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苏州持续推进道路交通文明工程提升行动——以文明交通赋能文明城市
2025-09-19 09:55:00  来源:新华日报  

文明,是一座城市之魂,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在众多影响文明程度的因素中,毫无疑问,交通文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作为经济大市、文旅大市,苏州历来具有很强的人口吸引力,目前全市服务人口超过1600万,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85万辆,电动自行车登记量超过1200万辆。人多车多,充分展现出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活力,同时也给道路交通管理者带来了“难管理、管理难”的现实考题。

面对问题,如何迎难而上,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一向敢闯敢试的苏州,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扎实精细的实践,让文明交通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共生共荣,交融激荡出动人的城市发展乐章。

文明交通添彩文明城市

“阿姐,小囡坐电动自行车,一定要戴好头盔呀!万一碰着个,头盔能护着孩子的安全咧!”最近,苏州广电总台著名主持人施斌又多了一个身份,作为“苏州公安交通安全形象大使”,他常常身着红马甲,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现在城市路口,用吴侬软语传递交通安全知识。一声温柔的叮嘱、一句暖心的提醒,滋润着过往行人的心田。

街头巷口这温馨一幕,是苏州公安交管支队矢志打造文明交通、助力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蒋臻介绍,苏州将文明交通治理作为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多方努力擦亮这扇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苏州为此专门出台《全市道路交通文明工程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营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助力塑造文明城市形象。

机动车交通信号守法率达100%、全市140个重点文明路口戴盔率超95%……翻看这份《方案》,包括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在内的若干条提升举措清晰可见,为苏州交通文明提升工程列出了时间表、划定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

如何破解不文明交通难题?在工作目标中,《方案》明确了紧盯车辆不按信号灯规定通行(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闯红灯)、骑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行人不按信号灯规定通行、机动车向车外抛洒物品等四类重点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通过实施执法严管提标、宣传警示提效、社会共治提优三项攻坚,着力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交通意识,打造可观、可感的文明交通出行环境。

文明交通行动,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如今,放眼全苏州,在公安交管部门的引导下,企业代表、行业领袖等各类交通安全志愿者随处可见,整个社会正营造一股浓烈的“个个讲文明、人人爱苏州”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交通秩序持续向好,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文明出行意识不断增强,非机动车、行人遵守信号灯比例、戴盔率等位居全省前列。

文明交通还需技术加持。8月16日,2025年“苏超”第九轮苏州对泰州的比赛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张家港的王梅第一次现场观看“苏超”比赛。从张家港来苏州途中,她点开收到的短信链接,启用苏州公安“VR实景导览”小程序,不仅将汽车顺利停放到位于苏州地铁一号线站点附近的停车场,完成了地铁换乘,还通过指引快速来到场馆出入口,以最短路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VR实景导览”小程序是苏州公安在对苏州市体育中心构建的数字沙盘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交通指引、动线规划、停车资源查询等便民服务。从7月20日“苏超”第七轮比赛运用以来,已经为市民提供4万余次的服务,也为文明交通注入了不竭动力。

文明交通助力基层治理

“通过积分制,我们拿到了奖励金,太开心啦!”不久前,家住常熟碧溪街道溪南村村民宣励江收到村里返回的7000元奖励金,激动不已。

原来,今年春节期间,他家因办喜事租用了村里的新风礼堂,按照标准需要收2万元场地费,厨具设备、电子屏、管理费用1万元。根据该村“五治融合”积分制度,宣励江家无交通违法且积分优秀,由街道农经、审计、纪委以及溪南村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共同决议,获得相应等次奖励金。

把文明交通纳入基层治理,溪南村于3年前在全国首创交通积分管理制,以区域交通基地为载体,通过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的新格局。该村还打造惠民阵地,将文明交通纳入文明家庭评比,鼓励村民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随后,碧溪街道以溪南村为试点,在全域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成效显著。

文明交通助力基层治理,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常熟随处可见。80岁以上老人不开电动自行车,70岁至80岁老人少开电动自行车,60岁至70岁老人安全开电动自行车……在常熟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进门处,包括老年人交通出行尤其是电动车出行安全宣传在内的各类宣传单页整齐摆放。基地馆内VR体验室因老年人未按规则横穿马路引发的交通事故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以后不会再拿生命当儿戏了,骑车一定得戴头盔。”家住溪南凌巷3组的张老伯,以前总认为没多远路,骑电动车可以不戴安全头盔,来到VR体验室体验后坚定地认为以后一定要杜绝侥幸心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骑电动车出行成为老年人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常熟市公安局交管大队为此联合碧溪街道、溪南村村委会共同投资建设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特别把老年人骑行电动车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还结合区域特点出台《碧溪街道深化“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碧溪街道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常态滚动排查治理机制》等文件,开展特色宣教。据统计,近年来,区域内亡人事故数年均下降11.5%。

文明交通,守护好“一老”的同时,还要守护好“一小”。“驾驶电动自行车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过马路时玩手机有哪些安全隐患?”今年夏天,苏州“大马警官”巡展走进昆山,围绕交通安全,交警现场抛出一个个问题,少年警校的同学们争抢回答。通过文明通行游戏和“交通安全十二生肖系列”童书绘本,同学们在趣味中学习了交通安全知识,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也在心中种下了一粒文明交通的种子。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与驾驶人数量的增加,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交通安全问题涉及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其中涉及儿童的交通事故更受关注,极易存在“公众情绪影响事故定责”等社会面舆情风险。作为“少年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试点区域,苏州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广“‘大马警官’游‘园’会 安全伴‘童’行”全市巡展系列活动,警官走进游乐场、校园、社区,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VR体验等各类趣味形式,寓教于乐,有效提升少年儿童“知危险,会避险”的能力,深受儿童和家长喜爱。

建立文明交通长效管理机制

文明交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领域,也是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重点任务。苏州为此持续探索交通管理的长效机制,让出行更文明。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有制度保障。苏州以《方案》为切入点,明确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与组织协调作用,将文明交通治理纳入重要议程,作为提升人民满意度的关键指标,推动全市文明交通水平稳步提升。

基于此,各板块严格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细化制定本地方案,协调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协同提升文明交通素养。“铁骑+志愿者”联勤巡逻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铁骑队员通过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指挥中心指令,而其身后的志愿者手持喇叭提醒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佩戴头盔,文明驾驶。苏州交警将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深度融合,织密文明交通与城市安全双重防护网。如今,身着荧光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散落在苏州各个板块,成为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与此同时,苏州还统筹公安、教育、宣传、城管、民政等多个职能部门,把文明交通提升到文明城市建设的高度,通过多部门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制度保障只是第一步,精细扎实的举措才是关键。

创新电动助力车宣教“一图锁定”、创新重点车辆违法“一哨提醒”、创新车辆大流量“一键干预”……以创新数智赋能,构建精准化应用场景为例,苏州交警借助科技力量,探索采用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分析研判平台,依托“感知预警+掌上处罚+联动管控”三大环节,对各类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人进行智能锁定、短信提醒和精准教育。

苏州是旅游大市,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苏州交警紧扣旅游交通主题,针对旅游景区、商贸区、车站等重点区域,“一点一策”配备交通管理措施,同时梳理研判旅客出行、停车需求等,配合文旅、交通等部门启动旅游换乘中心,并汇聚景点周边停车资源、优化信号灯配时,全力缓解景区周边特别是古城区的旅游交通压力,让游客享有“虽身在闹市,却出行便捷”的美好体验。

建立文明交通长效管理机制,还需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目前,苏州已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宣教综合引导模式,通过组建“1+N”交通安全宣教队伍、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打造多元化宣传矩阵、塑造苏州交警“文化IP”等,实现文明交通宣传“零距离”。

文明交通,事关城市文明和城市形象。苏州公安交管部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一幅“文明交通看苏州”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版撰稿 张红军 申山 李宇涵

(苏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供图)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