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园区 > 正文
园区东沙湖锦溪北社区让3400余户居民“同频共振”
2020-08-24 10:00:00  来源:苏州日报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

  苏州工业园区锦溪北社区,分布着三个小区,居住着3400多户居民。这里是东沙湖辖区居民密度最大的社区,推行垃圾分类“三定一督”难度不小,但势在必行。

  然而,自6月1日社区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小区居民高度配合,垃圾正确投放率达98%。

  锦溪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秀英说:“依托网格化双联户工作机制,我们早做宣传、全面铺开、严格落实,积极引导、鼓励居民全员参与,才实现了现在大家参与度高、配合度高的垃圾分类局面。”

  “小手牵大手”

  分类宣传做得早

  早在2019年下半年,锦溪北社区便吹起了垃圾分类的时尚新风。

  据王秀英介绍,网格群是社区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主要载体。社区的幼儿园就是其中一个专属网格。“为了树立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正确观念,营造‘小手牵大手’的氛围,我们联合社区幼儿园进行了共建活动。”

  依托社区自主孵化的社会组织小绿匠环保服务中心,锦溪北社区在幼儿园开展了“牛奶纸盒回收计划”。每周,老师会让小朋友们把喝完的牛奶盒子收集起来,带到学校进行投放,通过积攒积分兑换奖励文具,让孩子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此外,老年人也是推行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在前期宣传中,社区特地将宣传单页设计成以图片和漫画为主、字体偏大的形式,方便老年人阅读和接受。

  据悉,自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开展以来,锦溪北社区开展了线上、线下的联动宣传。在线上,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抖音短视频以及PPT海报,在网格内循环播放。在线下,通过在主出入口搭建展板、绿化带立宣传牌等进行宣传。共印发海报20余款,开展宣传活动8场、培训11次、实地参观调研3场,打好了一万多人的思想基础。

  “同意率超三分之二”

  准备工作搞得细

  今年5月,锦溪北社区就垃圾分类相关问题向全体居民发出电子问卷。

  一改询问点位距离等传统问题,社区在调查问卷上做了许多创新,包括垃圾分类定投点与居民楼的步行距离等,让居民对垃圾投放点的选点更加明确。

  对于大家在问卷中提出的其他疑问,则由网格长或者网格员逐一进行解答,并在网格群对居民公布网格长热线,随时可呼叫和答疑。最终选出了6个地点作为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候选。

  随后,社区网格长又带着网格员进行跑楼,逐一上门确认大家的意见。

  “垃圾分类定投点选出来后,要居民自己前来投放,所以一定要尊重居民的想法。”王秀英表示,社区欢迎居民向网格长反映意见建议,“我们会对有异议的地方进行解释和说明,联系不上的居民,社区也会通过电话会议和现场直播进行交流。”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物业等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一天一夜,3400多户居民全部走访完毕,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对结果表示满意,其中,社区的党员先锋更是率先表态,承诺将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确认了垃圾分类定投点之后,我们在几个点位都插了旗子,告诉居民:这里就是你们选出来的垃圾分类定投点。”王秀英说,此外,社区还通过举办定向赛活动,组织居民以家庭为组跑步打卡几个垃圾分类定投点,通过接力打卡和游戏的形式,引导居民认识垃圾分类定投点,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开展。

  “动嘴不动手”

  落实工作抓得严

  “社区是居民的。”王秀英说,以居民为一切是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锦溪北社区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已经实行了近3个月。据她介绍,一开始,一个点位可能有10个人的“高配”,分别作为保洁、志愿者、督导员配合居民分类,7月底,社区安排所有志愿者撤离,号召网格里的网格员相互监督。

  “我要求志愿者在协助居民垃圾分类时‘动嘴不动手’,从第一天开始,即使居民有分类错误的情况,志愿者也不能动手代替他们分类,而是指导他们纠正错误,这样才不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增加负担。”

  据统计,目前锦溪北社区每天会产生150桶左右的其他垃圾、7至8桶可回收物、20桶左右的厨余垃圾,居民正确投放率达98%。

  此外,东沙湖社工委还建立了日常检查、月度汇总、双月考评通报的考核制度,明确年度考核评分细则。每天收集各社区垃圾分类的数量,拍照打卡分类情况,将“科学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对没有履行分类投放责任的、分类工作长期不达标的居民小区物业、个人,进行处罚,必要时还可采取信用信息录入等手段实施惩戒,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和投放的准确性。

  “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体居民‘同频共振’。”王秀英说,“锦溪北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好了头,凝聚了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以及志愿者的心血,大家也会继续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苏报驻园区记者 肖瑶)

责编:张威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