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上的美人蕉长到一尺高,休闲广场上水清如镜、芳草如洗……这是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三余镇新民村分散式和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的场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针对农村居住分散、农户数量多、河网密度大、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等难题,南通市按照“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经济可行”的理念,实行“一村一方案”“一户一设计”,积极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新民村17组俞汉良家有常住人口3人,日均用水量约250升,该户采用了“三仓式厌氧反应器+2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装置,单户建设成本约为5300元。装置埋入地下,将粪便水、厨房洗浴水和庭院洗涤水分质分流,单独收集预处理后进入三仓式厌氧反应器,再排入人工湿地。“这个设施的第1仓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肥力适中,非常适合菜地施肥。”
与分散式无动力处理模式不同,北邻市级重要河道团结河的新民村生态休闲广场,采用了小型集中处理模式,服务新民村22、23组的53户农户。广场选用一体化地埋式处理装置,设计处理能力10吨/天,出水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管网沿第八排、第九排农户屋后铺设,主要收集卫生间和厕所排水、厨房和庭院洗涤水。小型集中设施、配套管网及生态休闲小广场总造价约79万元。
新民村生态休闲广场中央是一湾清水,四周绿树环抱,显得清新可人。广场将污水处理、生态湿地、园林景观、海绵城市和休闲健身进行跨专业的融合打造,把城市高品质高颜值的生态休闲小广场移植到农村,在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同时,又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移步至新民村33组李永康家,该处位于重点区域,出水要执行一级排放标准。所以屋旁的分散式处理模式多出了一个“SBBR反应器”和电箱。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是在无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将三仓式厌氧反应器第三仓出水通过水泵提升至SBBR反应器,污水经过反应、沉淀后,进入人工湿地,湿地中增加除磷滤液,经处理后尾水可达一级B排放标准。
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被列为南通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和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紧紧围绕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百村先行示范工程’和完成治理农户10万户目标,积极牵头服务,在规范设计、工艺改进、要素统筹、机制建立等方面着力突破。”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发挥牵头作用,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节点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