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一声谢谢,一切付出都值得
每天人均接听上百通电话,她们架起人社部门为民服务的“暖心桥”
2021-09-08 08:57:00  来源:南通日报  

“您好,南通12333为您服务!您有什么问题请讲。”7日早上9点,市人社信息中心的16名电话咨询员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不客气,您还有其他问题吗?有问题欢迎再次拨打电话,再见。”下午5点35分,孙茜挂断最后一个电话。这一天,她一共接了117个电话,累计时长170分钟。

高强度,每天人均接听上百个电话

12333是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公益服务电话。南通市区的12333开通于2005年12月,“那时候我们就6个人,每个人一天接十来个电话。”首批咨询员、现任12333咨询服务中心班长的苏婷说,现在咨询员每天人均接听量超104个,业务量翻了好多倍。

孙茜是2017年加入这个团队的,“上班开始就不停接电话,有时候下班前后台排队的电话数量都不会减少,经常连喝口水、去趟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有。”孙茜说,去年她一共接了近2.9万个电话,最多的一天接了200多个。

今年8月11日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南通切换上线,则让每日话务量再创新高,“因为南通人社301个服务事项都搬到了网上大厅,很多办事人员和参保群众不熟悉、不了解,就打电话来咨询。”市人社信息中心主任陈建林说,上线当天的话务量超过了11000个,较前一天增加393%,“现在每天也有1000个多关于新平台的咨询电话,等大家对系统熟悉了,就会逐渐减少了。”

12333去年电话呼入总量突破105.7万个,今年以来电话咨询总量已达69.43万个,综合接通率为95.95%。其中市区电话咨询总量47.17万个,综合接通率95.24%,评价满意率99.6%。

高要求,业务能力心理素质都要硬

人社政策非常复杂,涵盖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上百个服务事项,作为一名咨询员,必须要具备综合的知识储备、高素质的服务能力,“以提高咨询员能力素质作为核心任务,我们建立了岗前、在岗、返岗、全市培训班等长效培训机制,确保咨询员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苏婷介绍说。

新人入职,由班长负责,集中培训两个月,除了讲解人社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也要教给服务规范、解答技巧等,通过上线试接才能正式上岗;平时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培训,每月一次书面考试,长时间休假后返岗,要集中培训,每年还会请专家为全市咨询员集中授课,解读年度新出台政策法规或年度热点问题。

预判到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可能带来的话务量激增的情况,南通市人社部门提前准备,自7月底开始,对新增的6个专席咨询员和其余咨询员,密集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大家对新政策烂熟于心,至今未发生一起相关投诉。

12333咨询热线只通过声音传达讯息,说话语气、声调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咨询员都深知,除了把基本功打扎实,还要修炼好心性,对待每一个来电咨询的群众,做到和气、诚恳、准确,“偶尔也有负面情绪,但必须很快自己调适过来。”孙茜说,咨询结束时,大部分群众都会说声谢谢,这就让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素质,用热心和耐心架起“连心桥”

每天下班前,苏婷都会公布当天话务量,让大家做到心里有数。有一天,咨询员陶清清的话务量没有达标,但她并不因此懊恼,“能顺利联系到老人家,帮他拿回社保卡,这一天就值了。”原来,那一天,陶清清接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捡到一张社保卡,联系不上失主。由于持卡人已经90岁高龄,老人的退休金都打在卡里,丢失后补卡手续比较繁琐,对老人来说也很不方便,就想通过12333联系老人。

在系统里没找到老人的联系方式,本可以就这么回复银行,但想到老人的焦急和不便,陶清清又继续联系了社保中心、退管中心等部门。好不容易找到电话,又打了很多遍才有人接听,“我反复解释后老人的家属才相信,把银行的地址、联系方式一一告知,叮嘱他及时跟银行联系确认,这件事情才算完美落幕。”

“你们是怎么回事啊,退休年龄说变就变,好不容易盼到50岁要办理退休了,现在又要55岁才能办理……”万荣荣接到这个电话,甚至还没有机会开口,来电人就怒气冲冲地说了一大堆。大概了解了她要咨询的问题,万荣荣开始耐心地介绍对应的政策、分析她的具体情况,对方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谢谢你,我刚才态度不好,不是针对你。”电话挂断前对方说的这句话,把万荣荣的委屈一扫而光。

咨询员们潜心研习人社政策、耐心接听解答每个来电,却未必换来每个咨询者的理解,她们总是一边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一边安抚好咨询者,帮助对方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这样的电话一接就是半个多小时,“但圆满解决来电者的问题,宣传人社法律法规,让群众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放下电话前的那些‘谢谢’,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记者 沈雪梅 何家玉)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