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乡村收藏馆让红色记忆代代传
2025-08-05 09:51:00  来源:江海晚报  

你见过新四军苏中三地委机关报《江潮报》号外吗?斑驳字迹里跃动着苏中军民的抗战脉搏。你见过两套色的抗日木刻版画吗?刀痕墨韵里凝固着热血与信仰。你翻阅过苏中四分区“第一届群英大会特辑”吗?泛黄纸页里挺立着不屈的英雄群像……这些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红色遗存,都被红色收藏爱好者孙殿林细心珍藏。近10年间,孙殿林的足迹遍布全国,不仅在如皋乡村开起红色记忆馆让老物件“说话”,又以微信公众号为笔,将藏品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近日,记者对话市红色文化收藏协会副会长孙殿林,听他细数那些与抗战文物相遇的瞬间,揭秘泛黄纸张里藏着的抗战故事。

十年收珍品,乡馆载赤诚

3日,记者慕名来到如皋市搬经镇加力村2组,一间90平方米的“红色老区记忆馆”成为当地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记忆馆的主人名叫孙殿林,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南通市红色文化收藏协会副会长。记忆馆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雉水阁古旧书店。

“这是我4年前开的,初衷就是希望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共同交流分享各自的红色收藏。”从2010年起,孙殿林开始热衷于红色收藏。从纸质收藏品到实物,他的红色藏品多达十余万件。

在众多红色藏品中,抗日战争相关的收藏是孙殿林最为关注的。孙殿林告诉记者,他的出生地就是苏中七战七捷中的一战所在地——如黄战役主战场如皋谢甸,从小就听老人们讲各类红色故事,这为他的红色收藏埋下了伏笔。

为了全国各地“淘宝”,这些年,孙殿林和妻子几乎每个月都会出一趟远门,西安、河南、宁夏、内蒙古、北京……但凡听说哪里举办红色收藏交流会,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有时甚至连续一两个月都在外面跑。

孙殿林透露,从2022年3月起,他就开始尝试开设个人视频号,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推广红色收藏文化,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了80多个原创短视频。今年5月,“孙殿林红色文献收藏”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短短3个月就推出了68篇原创收藏故事,获得了众多关注和点赞。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孙殿林唯一的爱好就是红色收藏。这些年来,他的红色藏品多次参加各类红色收藏精品展,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收藏界都小有名气,先后受聘担任第三届南通市红色文化收藏协会副会长、宁夏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雷锋收藏馆名誉会长。其一手打造的红色老区记忆馆也被评为南通市先进收藏馆、如皋红色教育基地,还吸引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前来交流。

版画诉忠魂,英雄入册来

“南清乡,北扫荡,敌人临死更发狂;当面情况要提防,要出远门先安家,自卫武装要加强。”这是一份由苏中四分区专员公署编印的时事政治教材,也是孙殿林收藏的两套色的抗日主题木刻版画上的一段宣传口号。

“这是一张红色和黑色两套色的木刻版画,也是我最心爱的红色藏品之一。”孙殿林透露,这件藏品是他从如皋一家文化馆的老馆长手中辗转购得。上面半版的宣传口号采用繁体字印刷,字迹清晰,下面半版的画面则是新四军和群众交流的场景,背景中还有军民一起埋地雷、劳动的画面,特别具有抗战时期的年代感。

孙殿林尤为珍视的收藏还有一本名为《英雄榜》的苏中四分区第一届群英大会特辑,该特辑也入选了“2023年江苏省民间十大红色文献”。“这本特辑可谓名副其实,分为‘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等不同篇章,并将这些类别的‘英雄’名单逐一公布,还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了‘一等战斗英雄’等先进人物的样貌,并配上了人物专访,可谓图文并茂,可读性非常强。”孙殿林介绍,在抗战时期能出版这样一本杂志是非常不容易的,无论是纸张还是印刷,在当时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残酷激烈的斗争下,苏中四分区坚持出版这本《英雄榜》,对于稳定民心、坚持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版画、杂志外,当时的抗战宣传文献还包括书籍——比如,孙殿林的另外一件红色藏品:1943年10月4日出版、中国苏中区党委编印的《党风》第四期,书的封面盖上了“陆军新编第四军练字八中队总务科”的红色印章,上面还有黄弘副参谋长的亲笔签名。“如果说木刻版画、《英雄榜》是针对群众的抗战宣传材料,那么这本《党风》则是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材料,应该属于当时党内的印刷品。”孙殿林说。

孤本早传捷,烽火印初心

红色收藏最珍稀的莫过于孤本红色文献,而这样的孤本,孙殿林也有一件——1945年8月20日的《江潮报》号外。去年,这份红色藏品也成功入选了“2024年江苏省民间十大红色文献”。

孙殿林透露,这是一张8开的单面报纸,是去年他花高价淘来的。他透露,收藏这张报纸还源自一份土生土长的如皋人的家国情怀——《江潮报》是新四军中共苏中三地委的机关报,于1941年7月1日创刊。当时,三地委在如皋西乡卢港成立不久,就决定办一份地委机关报。“报社的地址就在如皋卢港。三地委书记叶飞曾兼任《江潮报》社长。《江潮报》始终以抗战为核心,宣传抗战必胜,日寇必败。”孙殿林强调,这张诞生于如皋的报纸为国家民族发出了抗战强音、吹响了时代号角,每一个如皋人都不能忘记。

记者注意到,日本公开宣布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而孙殿林收藏的这份《江潮报》号外则出版于8月12日,版面上刊登了重磅消息《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中国民族解放战争进入新阶段》《收缴无条件投降敌伪军》等内容,是一份珍贵的抗战胜利主题版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临近,孙殿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红色收藏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收集,更是对一段伟大历史的铭记与传承。每一件红色收藏品都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珍贵实物教材,都蕴藏着满满的正能量。”54岁的孙殿林表示,他会用一辈子的时光从事红色收藏,期待和更多志同道合的藏友一起携手将红色正能量共同发扬光大。

(记者冯启榕)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