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泰州 > 正文
清明祭英烈,丰碑励少年——泰州市各校组织开展清明祭扫实践活动
2025-04-03 16: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春风拂煦清明至

草木青青祭英灵

清明节前夕

泰州市各校纷纷组织开展

清明祭扫、主题实践等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3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组织志愿者与海陵区迎春社区居民代表、新业态就业群体、退役军人、社区党员等一同前往泰州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在烈士纪念碑前,大家肃立默哀、敬献鲜花、绕碑瞻仰,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走进革命烈士陈列馆,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深刻感悟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随后,大家来到烈士墓区,许下庄严承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国家建设、家园美好贡献力量!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3月28日,杨根思烈士陵园上空,“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久久回荡。当天,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师生怀着崇敬之情,徒步来到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大家向杨根思烈士塑像敬献花篮,动情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参观了杨根思烈士纪念馆后,又整齐列队来到烈士墓前,缓缓绕行一周,双手敬献小白花,寄托哀思。

3月25日至28日,靖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靖江市第三中学、靖江市滨江学校等多所学校相继组织师生来到靖江市弯腰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在这片见证靖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重要历史时期党的活动和对敌斗争的热土上,开展祭扫活动。师生们在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致敬,在烈士纪念馆内抚今追昔,共同发出“勿忘先烈,珍惜当下,奋勇拼搏”的心声。

巍巍丰碑照初心,莘莘学子承遗志。3月28日,在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省兴化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代表一同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青春之声许下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重温历史,涵养家国情怀

“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气,战士们缺乏粮弹和御寒装备,面对美军的疯狂扫射,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只能做英雄,绝不做狗熊’……”3月28日下午,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胡庄镇史庄村红色展示馆,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史圣林为胡庄中心小学80名学生亲身讲述当年那段战斗岁月。

史圣林是胡庄镇史庄村人,1951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9月随军入朝作战。初到朝鲜战场,他按照上级指示开始潜伏,在地下涵洞中一待就是七十多天,在之后的作战中,史圣林左大腿被毒气弹严重腐蚀,留下了一辈子的“战斗印记”。“白天要躲过美军的轰炸,晚上我们还要徒步行军30公里。既然上了战场就不怕苦、不怕死,宁可我们这一辈死,也不能把战争留给下一代。”听着史爷爷铿锵的话语,孩子们不禁感动得眼泛热泪。

声音

课本里学习过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曾经以为离我们非常遥远,但今天,史圣林爷爷动情的讲述,让我们感觉,历史从不曾远去。和平年代,我们更应铭记革命先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宝贵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胡庄中心小学六(2)班学生 徐艺洋

史圣林老人1955年复员回乡后,就坚持宣讲革命战斗故事,我小时候就多次听他讲述革命历史。清明节将至,组织学生徒步到红色展馆参观,聆听老英雄讲述革命史,就是希望英雄精神能代代相传,孩子们能从小涵养家国情怀。

——胡庄中心小学校长 梅勇

现场聆听感人至深,主题班会热血沸腾。“历史长河中,总有一簇不灭的精神火种,照亮民族前行的长路……”姜堰区三水初级中学全体师生以一场"清明追思英烈志 薪火相传勇担当"的升旗仪式,致敬先烈,告白青春;“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们赢得了宝贵的胜利时间……”姜堰区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升旗仪式在师生心中筑起不朽的英雄丰碑;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举办以“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使命感……

主题研学,青春励志前行

除了在家门口开展祭扫活动,泰州市不少学校还组织学生走出去,以主题研学的形式,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前进力量。

3月21日,泰州市大城小爱公益服务中心携手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海陵区红旗街道,组织40余名青年志愿者和退伍老兵奔赴盐城,开展第二届“红海聚力·首善海陵”公益项目——“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铁军精神”主题活动,通过“红色课堂+沉浸体验”的创新形式,在追寻铁军足迹中传承红色精神。

大家参观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真切感受新四军的光辉历程与不朽功勋,随后来到盐城大丰知青农场,开展“老兵故事会”,退伍老兵林正伦、蔡玉芝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参战经历和军旅生涯,以亲身经历为青年志愿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3月23日,省姜堰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青春励志前行”主题教育。苍松翠柏掩映下,雨花台烈士群雕像巍然耸立,九位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让全体师生肃然起敬,讲解员的讲述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在敬献花篮、高唱国歌、参观烈士纪念馆后,学生们纷纷被烈士精神所感染,誓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感悟

青石板上的苔痕蜿蜒如岁月褶皱,松柏的根系深扎进百年风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曾聚集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毅然决然地走向长眠。锈蚀的脚镣蜷缩成凝固的呐喊,磨破的草鞋仍保持着奔赴的姿态,旗袍上的弹孔如血色勋章。暮色浸透青铜浮雕,群像的脊梁在夕照中淬炼成金,台阶上白菊的露珠折射着星辰的碎片。先烈用骨骼撑起的天穹下,当代青年正以新的语法书写答案。他们的鲜血早已渗入春泥,滋养着每一颗不肯休眠的种子。当我们在霓虹里寻找方向,请记得仰望:那些星辰从未熄灭,只是换了光芒存在的形式。

——省姜堰中学高一(6)班 蒋含钰

春日的山风掠过青松梢头,我们踏着石阶走向泰州市烈士陵园。脚下每一步的震颤,都像在叩问历史的回音。默哀时刻,松涛声化作无声的誓言。我凝视着纪念碑上"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忽然懂得: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热血化作大地深处的根系,滋养着新时代的年轮。返程途中,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与先烈们的足迹重叠。重任在肩,唯有以奋斗的姿态前行,方能让那簇不灭的精神火炬,永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一(1)班 孙思甜

清明祭扫,让我对“传承”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当我亲手擦拭英烈纪念墙上的浮尘时,那些镌刻的名字仿佛在诉说无声的壮烈。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是的,先烈们用鲜血铺就了和平的道路,而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要用知识和汗水浇灌祖国的未来。从今天起,我要更加珍惜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因为我知道,最好的纪念不是泪水,而是行动;最深的缅怀不是言语,而是成长。英雄们,请你们放心,新时代的好少年,一定会让你们的牺牲值得!

——江苏省好少年、姜堰区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四中校区八(2)班 常可馨

责编:王晶枫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