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赵亚夫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021-02-25 11:12:00  来源:扬子晚报网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江苏36名个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7个集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赵亚夫,江苏常州人,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赵亚夫同志怀着对“三农”事业的满腔热忱,把发展农业、致富农民作为人生追求,六十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区,扑身田间地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200多亿元直接收益,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扶贫先进人物、全国老区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荣誉称号。党的十四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赵亚夫指导农户种植无花果

心系“三农”,默默奉献六十载

1958年赵亚夫就读宜兴农林学院,当时很多同学不想学农,同班50多人,最后只留下17人。师生下放农村的经历,让赵亚夫切身感受到了农民的疾苦,他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太苦,农民太穷,农业太重要了!历史把我选出来,把繁难的担子搁在了我的肩上了!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那以后,他就安下心来,认真学习。1961年,20岁的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开始了60年的服务三农,脱贫攻坚的征程。他先是主攻粮食增产,为了农民温饱而刻苦专研。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蹲点7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脚步和奉献的身影。此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始终心系“三农”,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1993年,赵亚夫当选镇江市人大副主任,他难以割舍乡土情怀,提出不驻会请求,坚持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六十年来,他与农民一样在地里摸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如今,耄耋之年的赵亚夫仍活跃在田间地头,有些村民或许不认识村干部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赵亚夫。赵亚夫不善言辞,但只要和农民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一位村长调侃道:“别看赵老是副厅级干部,但架子都没我这个村长大,在村里他就像农民的朋友。六十年来,赵亚夫一直与农民想在一处、干在一起,退休至今,每年仍然有300多天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脱贫致富而奋斗不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镇江视察,赞扬赵亚夫的科技成果体现在了广阔的土地上,赢得了农民群众爱戴,“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他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科技富农,与时俱进传技艺

1982年,赵亚夫去日本学习进修。为尽快把先进技术学到手,每天学习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从日本回来时,他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苗服务,为提高培训范围和效率,他建起了上千亩的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在里面学习、实践,很快,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也带出了一大批万元户,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就这样盖了起来,农民称呼它们为 “草莓楼”。此后,他又24次赴日,引进示范100多项新技术,推广运用科研成果30多项,编写农民科技读物多达百万字,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多次带领农民和科技人员去国外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手把手培养出10多名全国、省、市劳模,组建了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等一个个品种相继被引进、消化、转化,一个个难题陆续被攻克破解,茅山老区农民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在提升农技水平的同时,赵亚夫还与时俱进学起了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他先是以种植大户为龙头,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方继生草莓专业合作社、丁庄葡萄、黄梅桃子为代表的400多个农业合作社在茅山老区次第开花。近年来,赵老还提出了农产品“理解式销售”的方法与路子,帮助建起了农民特产信息销售网站,在他帮助下,发展起来的百万元户、50万元户、10万元户到底有多少已经难以统计。“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在茅山老区广为流传。他帮助了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却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

赵亚夫汗流浃背的走在戴庄有机水稻边

自我扶贫,“戴庄经验”发新枝

赵亚夫二十多年帮助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实践,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些农业结构调整较好的地方, 多数农民富了,但贫困户仍然不少,村级集体经济仍然很薄弱,集体的事情办不起来,村干部讲话没人听,基层党组织涣散乏力。200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赵亚夫,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坚持到镇江最偏远落后的句容市戴庄村,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蹲点帮扶。赵亚夫改变了原来在其它地方推广草莓、葡萄,只是靠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民的做法,而是充分发挥村领导班子的积极作用,和他们一起共同研究制定村发展规划,然后再一起培养示范户,以点带面,实现整村推进。为了让每一个劳动力、每一个家庭脱掉贫困帽子,赵亚夫带领大家创建了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他仍像退休前那样,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头几年,戴庄村600多户农户共种植4000多亩有机水稻、有机果蔬,后来减少到200多户,其他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在周边就业,打零工每天收入也能超过200元。贫困户也一视同仁,入社就能享受合作社的资金、技术、销售、农机作业等服务,再穷的贫困户,即使是弱劳力,也能因种上高效省力的有机水稻而很快脱贫。合作社从销售盈利中提取的公积金,成了全村重要的集体收入。村民大幅增收,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增强了自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实力。如今戴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从负债80万元逐步提高到了年收入400多万元(含公积金),积累的集体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 在茅山老区已属第一方阵。除有机大米加工厂外,2018年合作社又办起了有机茶叶加工厂和农机服务站,与省级龙头企业合作的果品加工厂、米制品加工厂及观光农业项目也正在建设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收的后劲将越来越大。201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1000元,平均3户就拥有1辆汽车。不少年轻人回村干职业农民,赵亚夫看准时机,又动员农民搞农家乐、发展休闲农业。多年从事有机农业,戴庄村如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年四季都有果品,包括草莓、蓝莓、水蜜桃、无花果、葡萄、杨梅、猕猴桃、柿子等。日本农业专家多次到戴庄参观,纷纷赞叹赵亚夫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戴庄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被环保部两次核定为有机食品基地,被农业部两届评为全国示范农民合作社。

除了在戴庄村试点新型合作社,退休后的赵亚夫还一直在搞“副业”——凡是农民遇到农技上的难题,他一请就到。句容市华阳镇姐妹桃园创办人王巧娣下岗后,在云塘村承包了30亩地种桃子,在城里工作的妹妹给了她赵亚夫的电话号码。当时她想,赵老师这么忙,怎么好随便打电话给他?但是有一次,桃树出现虫害,她试着拨通赵亚夫的电话,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赵老师的车子就到了。他走进桃园、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树底的泥土,仔细告诉她哪个是虫害、哪个是肥害。“赵老师岁数跟我父亲一般大,看着他这么认真地教我,我快流泪了。”她说。

赵亚夫总是把“三农”问题时刻挂在心头,按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他不断思考、实践、总结,先后进行三次重大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老区发展的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共同富裕之路。一是发展高效农业。利用20株草莓苗作为火种,建立起上千亩农业示范园,培养了一批种植大户,让一部分农民先富了起来。二是指导成立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抱团取暖,集中经营,市场化运作,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共同富裕。三是组建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创建有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生态农业,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新模式,并以戴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赵亚夫在戴庄村驻点帮扶形成的“戴庄经验”,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肯定,在江苏全省得到推广。这个经验的其中一条就是,有关经济薄弱地区通过成立社区合作社,可以培养普通农民成为消除贫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他们能够不完全依靠国家补贴,实现合作共享的“自我扶贫”。

“这么多年来,我从奋斗中体会到无限乐趣,农民富了,我就有最大的成就感。”赵亚夫说,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干,想再奋斗两三年,把那些事做完、做好。

(记者 季宇轩)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