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因为有爱,所以无畏
—— 记战疫“老兵”、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主任张设
2021-08-25 08:21:00  来源:新华日报  

8月24日上午8点多,坐在隔离酒店桌前,打开电脑,从战疫一线刚撤下来的张设终于有时间静下来,回望过去20多天与新冠病毒鏖战的日日夜夜。

7月28日,正在院里查房的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主任张设接到紧急任命,作为扬州新冠肺炎救治第一梯队救治组长迅速投入“战斗”。

与传染病战斗14年,从抗击“甲流”,到抗击“禽流感”,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当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张设总是冲在第一线。

去年疫情期间,第一个进入医院隔离病房,担任扬州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组组长的也是他。“当时,隔离病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张设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党员同志冲锋在前。进入隔离病房的时间是2月4日前后,被换出休整时,他在里面已经整整待了半个月。”十多年前便与张设成为同事,在结核一科任护士长的丁春丽描述张设时,几次提到“主心骨”一词,“面对未知领域的恐惧,张设总是冲在前面,对大家而言,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医护人员而言,这样的行动本身就能起到相当大的鼓舞作用。”

尽管是一名战疫“老兵”,但回想起今年7月底刚进入隔离病房的那几天,张设仍心有余悸。“这次疫情,扬州发病群体中有很多老人,大部分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慢阻肺这些常见的基础性疾病。”

更可怕的是,在这些确诊病例中,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占了较大比例,而血氧饱和度低,正是评估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氧饱和度93%是及格线,但有些确诊病例甚至低到百分之八十几,低血氧症患者的猝死率非常高。”

“说实话,心里没有压力是假的。”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身为组长的张设反复叮嘱自己不能乱了阵脚。凭借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张设迅速明确了战术战法——首先,高危病人来了马上安排吸氧,张设紧急联系扬州市三院设备科,确保氧气供应;第二,立即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这一技术在此前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曾发挥很好的效果,“通俗点说,就是让病人趴着睡觉”。

但是,年轻人趴在床上睡两三个小时都吃不消,让老年人乖乖听话趴着睡就更加困难。“有些病人当时是趴着,我们头一转马上就翻过来了,这个时候只能反复解释,反复做工作。”结合病毒主要聚集在后背胸膜的情况,张设想到一个更通俗化的解释:“你看,病毒现在就在背上,你趴着就能把病毒倒出来、流出来,这样病就能好得更快。”如此形象化的解释很快奏效,老人们越来越配合,医护人员也不用在一旁“看着”老人睡觉。

在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数量激增,外援还没有到来的一周多时间里,张设和团队的20多名医护人员一刻不离守在患者病床前,帮病人翻身拍背、监督俯卧位……在丁春丽的记忆中,张设这个科室主任与隔离病房的“主心骨”,还帮着护士照料老人,“最忙的时候,感觉他每天的睡眠可能就两三个小时,而且不能熟睡”。

8月4日凌晨1点左右,扬州市三院结核科医生栾长娇在隔离病房清洁区遇到了熬红了双眼、满脸憔悴的张设,交谈中得知,他从3日早晨一直忙到现在。“十几分钟后,救护车又送来一名82岁的重症病患,老人不仅患有老年痴呆,同时还有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脑梗等多种基础疾病,且当时意识已经模糊,大小便失禁。” 栾长娇记得,张设一听到病人情况,说了一句“我来”,立即穿上防护服,再次进入隔离病房污染区。

在为老人紧急配置治疗基础性疾病的药物、密切监测老人病情的同时,张设还承担起老人的护理工作——整整6个小时的时间里,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张设寸步不离地守在老人身旁,不仅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推去做CT,还要不停地给老人处理大小便,短短两个小时内就给老人换了4次床单。直至4日上午8点,张设才再次从隔离病房污染区出来。

在张设看来,隔离病房的医生不光要治病,还要关注很多细节,“成败都在细节上”。

在隔离病房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心理,一些患者情绪低落,让张设十分着急。“保持乐观情绪、积极心态,才能更好地对抗病毒。”每天例行给患者测完血氧后,张设总不忘和病人聊上两句,给病人更多鼓励和信心。为了走进患者心里,张设做了大量功课,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选择话题与他们拉家常。

对于病人的饮食,张设也格外上心。“很多病人本身有糖尿病,我会叮嘱护理人员和食堂做减糖餐;好多老年人牙不好,或者是装了假牙,排骨、鸡腿根本吃不动,给他们准备稀粥、烂面,老年人吃了反而开心。”

从2007年毕业来到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后,张设便选择了很多人惧怕的专业——结核病防治,坚持至今。“与传染病打交道不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设笑了,“恐惧是源于无知,对于传染病,有了系统科学的认知后,从心底里是不会畏惧它的。”

无所畏惧,还源于医者仁心。“医学是仁慈的,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做医生要有一种骨子里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张设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14年最深的感触,也是他的做人准则。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李睿哲 洪叶 顾敏

责编:冯晓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