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餐厨垃圾变肥料 改良土壤少污染
2020-01-14 08:56:00  来源:南京日报  

  剩饭剩菜、菜叶、果皮“坐”着输送带进入粉碎机,“化身”大小不等的固体垃圾,与粉碎后的秸秆搅拌均匀,在高温快速生物反应器中“住”上一夜,不久即可成为培肥地力的土壤调理剂。餐厨垃圾经历一番“奇妙旅行”,实现到土壤调理剂的“华丽转身”,在六合竹镇镇餐厨垃圾研发处置中心就能完成。然而,这样的土壤调理剂在直接施用于农田前,恐怕还要迈过几道关。

  “吃”进剩饭剩菜,“吐”出土壤调理剂

  当下,厌氧发酵制成沼气、脱水后焚烧、就地掩埋等是国内外餐厨垃圾主要处理方式。然而,作为一种有机质含量极高、再生利用很强的固体废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依然大有可为。

  1月5日,由竹镇镇、区城管局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历时1年打造的竹镇镇餐厨垃圾研发处置中心交付投用,一期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10吨,通过一系列处置工艺,可以把餐厨垃圾制成土壤调理剂。

  记者走进其中,正值工作人员处理一车餐厨垃圾。只见剩饭菜等被倒入料仓,“坐”着输送带进入粉碎机。经粉碎、筛分,原本湿漉漉的餐厨垃圾“变身”大小不等的固体垃圾,纷纷落到塑料箱内。工作人员再将之与粉碎后的秸秆搅拌均匀,一并送进高温快速生物反应器中。

  “反应器保持在70-80摄氏度,每间隔20分钟搅拌3分钟,2小时后停机过夜,12小时后出料,再进入堆肥发酵场地继续高温堆肥7-10天达到完全腐熟,适当调配即可制成土壤调理剂。”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佳介绍。

  土壤调理剂种菜,效果堪比有机肥

  土壤调理剂效果如何?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做了一番蔬菜种植实验:将未堆肥、堆肥3天、7天、15天的调理剂,以及商品有机肥,全部按照1:99的重量比例与土壤调配在一起,分别盛放在5个箱盆中,播撒种子。7天后,实验数据显示,5个样本的出苗率均达到93%以上。其中,堆肥7天的出苗率甚至达到100%,超过了商品有机肥的99.17%。

  记者现场看到,这5盆秧苗长势旺盛。值得一提的是,堆肥7天、15天的土壤调理剂培育出的秧苗,“身高”与商品有机肥滋养下的秧苗不相上下。此外,使用土壤调理剂种出的生菜、紫生菜、苦菊也是生机盎然。“据检测,堆肥15天后制成的土壤调理剂,养分指标达到了8%,比普通的有机肥养分指标还要高。”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马艳说。

  竹镇镇镇长刘敏告诉记者,目前,竹镇日均产生餐厨垃圾约5吨,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日均可制成土壤调理剂约2吨,将全部提供给市政绿化使用。“根据竹镇农业大镇的特点,如果把餐厨垃圾制成土壤调理剂用于农田,不仅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源头防污染,“下地”前需长期监测

  据悉,餐厨垃圾具有无毒、不含有工业重金属污染源、有机生物可利用的成分多等优点,粗蛋白和粗纤维等有机物含量较高,可转化成土壤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资源利用价值,将餐厨垃圾加工制作成土壤调理剂或有机肥,用于改善土壤环境,理论上科学可行。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还有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餐余垃圾变农业肥料,需要把好源头收集关。”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邹建文说,如果源头收集没有切实做好分类,导致餐厨垃圾受到污染,后面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这对垃圾收集员、政府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竹镇镇餐厨垃圾研发处置中心有助于解决当地餐厨垃圾污染问题,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小城镇餐厨垃圾处理提供了借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施卫明表示,由于餐厨垃圾含有一定的盐分(氯化钠),它制成的土壤调理剂能否施用于农田土壤,还有待长期监测的实验结果,毕竟“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南报融媒体记者孙敬清

  通讯员毛金粟

责编:吴旻玥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