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一架纸飞机,揭秘飞行密码;扎风筝、做泥塑,领略非遗魅力;为“豆包”准备专属晚餐,上演“行走的自然阅读课”……暑假以来,扬州主城区社区公益暑托班“火热”又“温暖”,不仅缓解了暑期家长“看护难”,更以放飞科技梦想、传承非遗匠心、拥抱自然之美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解锁“暑”不尽的快乐,为孩子们打造不寻常的暑假记忆。
探索之旅,放飞科技梦想
“我的‘战斗机’飞起来了,飞得好高啊!”近日,在广陵区文峰街道八大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小学生刘晨睿看着自己折的纸飞机飞向天空,开心得手舞足蹈。
“为什么纸飞机有的能平稳滑翔,有的可以在空中转弯,有的却翻滚坠落?”当天,来自扬大机械工程学院的“蓝天讲师”,为孩子们揭秘纸飞机的飞行密码。孩子们跟着“蓝天讲师”,从最简单的纸飞机折起,一步步升级成“战斗机”,并让它们飞向蓝天,大院里溢满孩子们的成功喜悦。
当两块磁铁因同极靠近而“倔强”弹开,或因异极相遇而“热情相拥”时,惊呼声此起彼伏,宝塔湾社区党委开设的小牛顿科学实验室,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神奇物理世界的大门;当红色加绿色变出了黄色,绿色加蓝色变出了青色,八大家社区的孩子们在奇妙的“三原色的魔法之旅”中,了解了电视、手机屏幕五彩画面的由来,更放飞了科技的梦想。
手工课堂,传承非遗匠心
“我制作的风筝就像工艺品,我要把它挂在我的小书房里。”近日,在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活动室,12岁的马菁涵骄傲地展示自己制作的“梅”风筝。
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运动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风筝的制作方法与历史文化。当天,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举办“‘筝筝’日上”非遗风筝文化体验活动,社区志愿者、风筝爱好者姜连庆为孩子们介绍了春秋时期“木鸢”的起源、唐宋时期风筝在民俗中的演变,以及“梅兰竹菊”主题背后象征的“傲骨、清雅、坚韧、淡泊”等君子品格,并指导孩子们从图案绘制、竹篾扎制,到引线固定、尾巴粘贴,一步步完成“梅兰竹菊”主题风筝,传统韵味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童心塑非遗 巧手传匠心”,在八大家社区举办的泥塑体验活动中,扬州知名的泥塑艺人朱浩君,带领孩子们创作活泼的“米老鼠”;“巧手传承非遗 童心沁润苗韵”,鼎园社区青少年在制作冰箱贴的过程中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与独特美感;沙南社区的孩子们走进安乐巷芍药园子非遗基地,翻阅朱自清散文集,观看扬州非遗表演,开展“‘研’途有‘陵’——我书中的朱自清”研学活动。
沉浸体验,拥抱自然之美
“‘豆包’,我是你的小小守护者,请乖乖‘宅家’哦。”近日,来自广陵区文峰街道鼎园社区的孩子们夜游扬州茱萸湾动物园,与卡皮巴拉“豆包”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这是鼎园社区举办的“行走的自然阅读课”。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戴上头灯,轻轻踏入夜色笼罩的动物家园。活泼的金丝猴在树梢间灵巧跳跃;“地道专家”土拨鼠直立着身子,一脸好奇四处张望,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在饲养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营养师”,为“霸总”“躲躲”和“豆包”精心准备专属晚餐。
一场夜游,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动物们的习性、趣事与保护故事,他们用眼睛“阅读”这本鲜活的自然之书,在观察与聆听中感悟生物的多样性之美。
“荷香童趣农耕园 ‘藕’遇自然新世界”,都市农耕园里,福运门社区的孩子们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荷叶运水接力赛”;仪征黑莓种植园,连运社区的家长与孩子们开展“采摘乐·亲子情”活动,收获甜蜜的回忆……
“原以为暑托班就是托管孩子的地方,没想到活动这么丰富多彩。”家住文昌花园社区的家长吴女士说,社区暑托班为孩子们营造了安全、有益、乐学的成长环境,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公益暑托班真的不负所“托”。
通讯员 张弛 金天愚 陈桂香 胡慧
齐鼎清 李文涛 高倩
记 者 刘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