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像火炬一样耀眼,像信鸽一样轻盈,像风一样自由,像山一样坚定!”
12月4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鼓楼医院1892楼前诵读声琅琅,18岁的南京晓庄学院大一女生顾鑫眼含泪光,深情诵读诗歌《祈福和平》。
这是“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的现场一幕。寻访活动已连续举办了5年,每次都走进南京大屠杀相关历史遗迹,阅读相关书籍,让青少年通过寻访、阅读、讲述的形式,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近年来,南京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南京青少年已接过传播和平的“接力棒”。
“行前一课”,南京准留学生的“必修课”
手捧白菊,神情肃穆,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今年4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他们是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班的学生。佩戴上紫金草徽章,跟着讲解员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展馆,撞响和平大钟,听《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主题授课,和幸存者面对面交流,在深受震撼的同时,学生们心底对祖国强大和和平的信念更深刻。
“从今天开始,和平于我而言也不再是一个虚拟的名词了,是我今后都要去努力宣传的、去守护的。”学生姚沁饴说。
这是南京开展的“行前一课”的一幕,这样的场景,常常会在江东门纪念馆重复。
“行前一课”是专门为即将奔赴世界各地读大学的南京学子开设的特殊思政课。从2020年开始,“行前一课”教育活动被纳入南京市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国际课程班毕业年级的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成为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准留学生的“必修课”。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接受国际和平教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与市教育局共同策划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进校园”活动,更多即将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在校园内也能接受“行前一课”教育。
这是南京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和平教育方面的一次特色创新,对于即将出国的留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这一课让南京的孩子明白,出了国门,肩膀上是有责任的。通过“行前一课”,越来越多的南京准留学生们接过向世界传播和平的“接力棒”,成为传播和平的使者。
“行前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获奖教师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周媛媛说:“作为一名南京教师,我们都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要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即将去往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如同南京撒向世界各地的‘和平种子’,会把南京大屠杀历史告诉更多人,也会把珍爱和平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实地寻访,用脚步感受那段历史
12月4日,第五季“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在鼓楼医院1892楼前举办首场活动,参加活动的是南京晓庄学院的大一新生代表。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鼓楼医院当时是南京城内唯一对难民开放的医院,1892楼当年是医院的病房楼。在这里,很多南京大屠杀的伤员得到救助和庇护,这幢楼也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活动现场,大学生们深情朗读了《南京大屠杀史》中鼓楼医院开展医疗救助的段落以及《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中威尔逊医生东京审判书面证词的片段,很多人声音哽咽。“来到这里,让我们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更加珍惜。”大学生们说,他们将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2020年12月5日,南京小粉桥的一幢灰色小楼前,聚集了一群年轻人。这幢小楼就是拉贝故居。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拉贝先生和20多位国际友人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组建难民收容所,庇护了25万多难民。这幢小楼,当时就收留了许多南京平民,南京大屠杀惨案虽然过去了八十余载,但拉贝先生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南京人永远铭记。当天,在见证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拉贝故居前,南京青年代表诵读《拉贝日记》选段,与幸存者和幸存者后代面对面交流,接受了一堂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连续举办了五年。五年来,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寻访活动,用脚步感受南京大屠杀历史,他们,都成为了和平的传播者。
江东门纪念馆史料研究部馆员王立多次为南京的学生讲授南京大屠杀历史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他这样说道:“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一段民族灾难。我们只有用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才能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同时,作为祖国的未来,要义无反顾地捍卫历史。”
向世界发出倡议,做“国际和平小使者”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永恒追求。历史一次次证明: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和教训;历史也证明,和合共生才能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少年通过“童心记历史云上颂和平”活动,向世界发出《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争当“国际和平小使者”》倡议,并发起网络接力活动。倡议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指导,市教育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单位联合南京市多家小学发起,来自国内重庆、云南、湖南、贵州、江西、陕西、湖北等省份的30多所小学共同参与,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友好国际学校学生也积极响应。
倡议书中这样说道,“84年前的寒冬,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是南京城市永久的伤痛,是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如今,经历过苦难的南京,倍加珍惜和平,更愿世界和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青少年更责无旁贷。”
在这份倡议书里,南京少年向世界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传播和平发展理念,凝聚和平发展力量,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除了这些主题活动,每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现场,也会由南京的中学生代表朗诵《和平宣言》。通过亲历国家公祭仪式,这些中学生代表都经历了一次和平的洗礼。
中华中学教师濮文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她还有一个身份——“行前一课”的老师。除了“行前一课”,她也会经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青少年讲授南京大屠杀历史。“记住历史,直面历史,就是对逝去的生命最大尊重,就是对人类和平最真挚的向往。”她在授课时总会这样对孩子们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