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南京高校学子接续奔赴中西部支教
2024-07-04 14:30: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参加完学校的毕业典礼,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毕业生邵佳妮即将奔赴四川阿坝州的一所小学,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虽然还未抵达目的地,但邵佳妮已经通过两次线上班会和任课班级的学生们“云见面”,孩子们的热情和活泼让她对接下来的一年充满期待。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十余年来,南京高校一批批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优秀学子先后奔赴祖国中西部,走上乡村学校的讲台。在一年的时间里,除了传递书本上的知识,“小老师们”还将大山外面的世界讲给孩子们听,在少年们心中种下一颗颗诗与远方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向前,勇敢追梦。

为了当好老师,临行前暗下苦功

“在正式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后,我已经和同学们开了两次线上班会。”邵佳妮说,虽然还未与孩子们正式见面,但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喜好,自己都了解得十分清楚,“我已经有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但是即将面对的是零基础和基础薄弱的小学生,所以想提前建立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为了当好支教老师,暗下苦功的不止邵佳妮一个。杨诗怡和钱伟扬分别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26届研支团广西团和宁夏团团长,临行前,他们前往南信大高新实验小学教学实习,听课备课、教学研讨、作业批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钱伟扬来说,宁夏并不陌生,这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我的本科院校就在宁夏,在这里我度过了十分美好的大学时光,虽然这里的生活我十分熟悉,但是以前是学生,现在是以教师身份再次回去,承载着大家的期望和信任,我还是要做好充分准备。”钱伟扬说。

今年5月起,南京邮电大学第26届研支团成员们就进入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进行跟岗实习,每一位成员都配备了一名班主任和学科指导老师。从昔日专注于自我如何“学”的学生,到如今深入体悟名师如何“讲”的准教育者,实习过程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堂细节,细致入微地记录着带教老师对课本知识的解读、课堂节奏的把握以及教学结构的规划。

“我跟初一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课文《驿路梨花》的学习,从重温课文到分析人文,课堂上每一个环节设计的背后都有着诸多巧思。”1个多月的跟岗实习,南京邮电大学第26届研支团四川分队成员邢子晴收获颇丰,“不管是课堂设计,还是班级管理,刘老师传授了很多秘诀,期待在支教地将教学经验与支教情境融会贯通,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全身心全天候,一门心思为学生

为什么想去支教?南京邮电大学第26届研支团成员陈方圆的答案是,研支团的学长学姐们在支教地的少年们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并且一年又一年持续悉心呵护,助力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自己也想成为浇灌种子开花结果的“一滴水”。

这是陈方圆的答案,也是一批批支教团成员的答案。作为曾经的支教团成员,南京邮电大学学生李子君始终牵挂着孩子们。去年7月,她和队友们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板场镇初级中学支教。全身心全天候,一门心思为学生,李子君累并快乐着。贵州的秋冬气温起伏很大,考虑到大部分住校生没有智能设备,无法及时知晓天气变化,她会及时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近三天的天气预报,提醒孩子们天冷加衣。与千千万万的支教老师一样,他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尽最大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帮助。

在母校的支持下,一个邮梦科普屋在当地搭建起来,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在政治课《少年有梦》课程中,李子君引导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去追梦。他们还发挥本科计算机专业优势,举办科技节,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让自己成为山里娃看向山那边的望远镜。

6月24日是南京师范大学第25届研支团成员李同香和支教地的孩子们告别的日子。才分开一周,李同香又忍不住牵挂起了当地的学生。在她刚接手时,一个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李同香便利用课后时间给他辅导。一开始需要李同香主动找他到办公室上课,后来每节课下课,这位学生会主动来问“下午的自习课可以来补习吗”。“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认真上课,从英语分数个位数进步到现在可以考50分,分还不是很高,但我看到了他的努力。”李同香说,分别时,孩子们也给她出了“考试题”,黑板一边是全班同学名字的填空题,一边是四川话大挑战,“一边填一边感动又心酸,我还会再回去看望他们,给他们加油鼓劲,约定未来在山外的世界重逢。”

青春在支教路上闪亮

埋下的种子开花结果

“沐青姐,我被南信大录取啦,终于来到你的学校!”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柏沐青去往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支教;2021年,柏沐青支教班级中的黄丽蓓顺利考上了南信大。从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黄丽蓓终于看到了柏沐青口中“大山外的世界”,当年埋下的种子开花结果。

柏沐青是通过一张小小的纸条走进了黄丽蓓内心的。高三下半学期,巨大的备考压力让黄丽蓓喘不过气来,恰逢柏沐青在班级开展“小纸条”活动,她决定把自己的心情和困惑都写在纸条上。“沐青姐看到后,约我一起散步,在交谈中我渐渐地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柏沐青的耐心疏导让黄丽蓓很快走出了困境。

“丽蓓她们总喜欢追着我问大山外的世界,我想带她们走出这里。”柏沐青会在班会课上分享她的大学生活。黄丽蓓心中慢慢种下了报考南信大的种子,她憧憬着老师口中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经过高三一年的冲刺努力,黄丽蓓收到了南信大的录取通知书。更令人感动的是,黄丽蓓也走上了支教之路。从学生变为老师,从支教活动的受益者变为支教活动的传递者,黄丽蓓把这份善举和爱心延续得越来越远。

据了解,自成立研究生支教团以来,南信大招募10届共77人前往广西和宁夏服务地;南邮累计招募10届共127人前往四川、青海、新疆、贵州和甘肃等服务地;南师大共向新疆伊犁州昭苏县、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四川省绵竹市、重庆市大足区选派22批316名志愿者。

如今,这场青春接力还在继续。“今年7月,南师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25名同学又接过接力棒,前往贵州独山县、四川省绵竹市、广西灵山县、青海湟中区开展一年的支教工作。”南师大团委副书记徐逸霏介绍,支教团切实改善了当地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定期从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将前沿的学术科技信息传递给支教地的师生,“作为一个已经从事研支团工作6年多的老师,我也直观感受到了支教团成员们的变化,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很大一批人因支教而与教育结缘,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投身教育事业。”(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责编:孙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