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南京:“又是一年了,我又来看你们了”
2024-12-03 19:02: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12月1日上午9时30分,阳光透过松柏枝叶洒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的遇难者名单墙上,95岁的夏淑琴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现场,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和哀思。“又是一年了,我又来看你们了。”老人念叨道。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在活动现场。孙中元 摄

因为经常有死难者遗属来此哭悼,这面名单墙也叫“哭墙”,“哭墙”上密密麻麻的死难者的名字,像刀一样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夏淑琴很快就找到了“哭墙”上7位家人的姓名,但因年事已高,给家人姓名“描新”这件事,她不得不让自己的后辈“代劳”。

青灰石墙上高悬青松叶,黄白菊花组成“奠”字花环。夏淑琴的外孙女、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拿着笔走上前,“夏聂氏、夏淑芬、夏淑兰……”一笔一画,灰色石墙上的墨痕愈发清晰。“夏聂氏是外婆的妈妈,夏淑兰是外婆的二姐,夏淑芬是外婆的小妹妹……对全家来说,‘哭墙’是祭奠那场战争中死去亲人唯一的地方,‘描新’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夏媛说。

1937年冬天,侵华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大肆屠戮,生灵涂炭。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当时只有8岁的夏淑琴和她4岁的妹妹夏淑芸侥幸活下来。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3刀,鲜血直流,至今身上留有伤疤。

每每想到这些,夏淑琴总是忍不住落泪。“一想起来就哭,活了几十年就哭了几十年,我这眼睛,活活哭瞎了。”夏淑琴说,自己岁数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来这里几次,“但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会来现场祭奠。”

当天参与现场祭奠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有95岁的艾义英和90岁的刘民生。“艾仁银、艾仁炳、艾仁平、艾义生……”凝视着“哭墙”上亲人的名字,艾义英拿着菊花的左手颤抖不停,“那一年,我们一家死了七口人,我父亲、叔叔、大伯还有堂哥都被日军残忍杀害……”

87年过去,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时间的证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凋零。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位,能如常参加家祭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少。

记者观察到,在祭奠人群中,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是幸存者后代,有的是青年志愿者,有的是学生代表。他们朗诵诗歌《江东门的钟声》,敬献菊花,并为名单墙上的名字逐一“描新”,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00后”大学生蒋秉錞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桂香的曾外孙,目前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真相传承下去。”蒋秉錞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参与拍摄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纪录片,“希望能发挥我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优势,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南京日报 杜莹)

责编:孙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