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南京:一批银龄“新居民”主动融入,为基层治理发光发热
2024-12-03 19:05: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12月2日一大早,在南京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一社区6号1幢,吴秋玲脚步轻盈,前往江苏省血液中心参加志愿服务。路过楼下独居的邻居家时,她顺手带走了放置在门外的垃圾袋,丢到垃圾分类回收点。

在锁一社区,吴秋玲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位“银龄新南京”,即户籍不在本地、常年在南京定居的老年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家庭结构改变,主城区老年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玄武区,越来越多像吴秋玲一样的“银龄新南京”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基层治理“新”活力。

外地来宁定居,热心志愿服务

10年前,刚刚退休的吴秋玲收到子女帮忙照顾孩子的“请求”,她和丈夫商议后决定,一起告别奋斗大半辈子的湖北,来到南京常住。

“刚来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我有自己的‘排解方式’。”吴秋玲告诉记者,过去在湖北时,她就经常当志愿者,到南京后,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项目中,一方面能助人为乐,另一方面也能结交更多朋友。

“太感谢你了,又帮我把门口的垃圾带下楼。”当天,吴秋玲收到了邻居发来的信息,对她的帮忙表达谢意。“我很喜欢帮助别人,况且老人下楼不方便,又是邻里,互相有个照应是应该的。”吴秋玲笑着说。

并非土生土长,却热心参与公益,这样的“热心肠”在南京并非个例。

家住南京梅园新村街道的王红从老家淮安来南京定居后,主动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与“队友”们组团巡视辖区内不文明行为,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

“一直住在一个地方,习惯了某些环境后,很难发现细枝末节中的缺失,而‘新人’就很容易。”王红自称有着“火眼金睛”,经常发挥自己“初来乍到”的优势,主动加入走访团队,收集需求、反复沟通,从不同视角为小区管理建言献策,帮助社区解决“疑难杂症”。

发挥专业所长,帮助身边居民

上周五晚上10时过后,玄武湖街道徐庄社区内,刚准备休息的冯少玲收到一则信息,二话不说便快速换好衣服,带着血压仪出了门。原来,家住2栋的蓬师傅因为降温突感不适,备用降压药也吃完了,情急之中通过短信向冯少玲求助。上门后,冯少玲仔细检查了蓬师傅的血压和脉搏,确认一切正常后耐心安抚,直到老人情绪缓解,她才放心离开。

为照顾孙子,2012年,退休护士冯少玲从淮安来到南京安家。“医务为人民,退休不褪色。”冯少玲说,熟悉社区周边环境后,她便加入了一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社区内老人的护理工作。如今虽已离职,但对老人的关爱一直在延续,借助专业所长,她成为邻居们的“家庭医生”。

“我本身是闲不住的性格,加上心里也总想着为别人做些事情。”冯少玲表示,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咨询求助,都是“一句话的事”。她的手机内存有之前服务的300余名老人的联系方式,数年来,像蓬师傅一样的深夜“求助”数不胜数,冯少玲几乎都及时回应。

对于身边同样从外地来宁定居的老人,冯少玲也颇为上心。“不认识人、讲方言、饮食口味不同,大多数人刚到陌生城市都会感到孤独。”在徐庄社区,冯少玲组建起模特舞蹈队、声乐课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打开外来老年人心扉。她告诉记者,这些年,“连拖带拽”了很多人走出家门,肉眼可见他们笑容多了、皱纹少了、背挺直了,“一个个都感觉年轻了好几岁!”

融入基层治理,成为重要力量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其中流动人口数量达1800万,约占全部老年人口的6%。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务工经商、照料晚辈和异地养老等,其中照料晚辈最为常见。

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大城市老年人口占比、老年流动人口数量快速上升的同时,老年流动人口也面临公共服务不足、城乡文化差异、社区参与度低等现实困境。对于基层治理而言,则需要构建“融入型城市”,从医疗、养老、娱乐、学习、参与等五方面为这群银龄“新居民”提供支持。

在玄武区相关负责人看来,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主城区,“银龄”具有独特作用,可以说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而“银龄新南京”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者从南京玄武区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全区陆续培育近800家社会组织,扎根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在服务“链接”下,越来越多“银龄新南京”投身公益创造自我价值,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在常用表述中,流动老年人口过去被称为“老漂”,谈及此,吴秋玲并不认可,“我不喜欢‘漂’这个形容,只要在国土之上,住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当然也会在那里充分释放余热。”当天结束采访后,吴秋玲与舞蹈队成员偶遇,沐浴在冬日暖阳下,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热情讨论晚上的排练动作,手挽着手笑容满面地离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夏雪晴 邓露洁 通讯员 周云倩 黄力文

责编:孙婷婷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