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空闲时间,就得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最新的知识,这样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近日,在溧水区和凤镇的农家书屋内,村民张先生正在看书。自从村里建了农家书屋,他的业余生活更丰富了,闲来无事,就到农家书屋逛逛,充实生活。
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构建农民精神文化家园,近年来溧水区和凤镇不断推进全民阅读,拓展乡村阅读空间、打造特色阅读活动、造就阅读推广队伍,让全民阅读筑就文明实践“底蕴”。
打造特色阅读活动,丰富书香内涵 今年以来,从疫情防控阻击战、疫后重振攻坚战到防汛救灾突击战,“三考”叠加。和凤镇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念英雄家书、传浩然正气”阅读活动,邀请青年志愿者分享抗疫背后的感人事迹及抗疫英雄的“家书”,村民们一起谈心得、聊感受。
和凤镇团委书记邢益冰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共同重温了疫情期间感人至深的故事,聆听了“90后”青年们抗击疫情的动人事迹。溧水区人民医院援鄂医护人员杨秋悦分享在一线感人的抗疫经历。
和凤镇中杨村党总支副书记杨礼洪为大家朗读了3封革命先烈的家书。通过诵读形式,不仅使大家重温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忠贞信念和家国情怀,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精神。活动中还组织大家观看防汛视频,武警官兵们等防汛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用双手为老百姓筑起“铜墙铁壁”。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让大家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和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11个社区相继举办“念英雄家书、传浩然正气”阅读活动,引领群众性阅读,推动形成阅读长效机制,提升“书香溧水”的建设品位。
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全民阅读”持续发酵
穿梭在书店里的层层书架间,寻觅一本好书。在和凤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的24h图书馆,自助借还,无须人工服务,全年24小时全天候开门,随时借还,共设置图书、阅读和休闲等功能区……这样便捷的“图书馆”成为当地文化生活、培养阅读习惯、营造书香文化氛围、提高综合素质的又一好去处。
农家书屋是全民阅读在农村的主阵地,也是农民享受精神文化需求的“粮仓”。在和凤镇吴村桥村农家书屋,书屋内陈设温馨雅致,村民们有的在翻阅图书,有的在电脑边上上网查阅资料。数千册图书经过分门别类后被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社科文学、保健养生、法律法规等各类书籍应有尽有,为村民们读书学习各类知识提供了一个好场所。村民潘先生说,经常在这里看一些健康方面的书籍,可以多增加点知识。
近年来,和凤镇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和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1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设置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正成为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增长知识技能、促进乡风文明和谐的前沿阵地,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深化阅读推广,书香流韵育桃李
在石臼湖畔的古村落和凤镇诸家村,有一家名叫“村知书”的书店,由百年老屋改造而成,上下两层,占地百余平方米。每天早晨九点到下午五点,“村知书”书店都对公众开放,来诸家游玩的客人、诸家村本村的村民、周边的孩子们,都可以来书店看书、学习手工。
书店里有一位80多岁的图书管理员——诸化莲,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贤,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书店当图书管理员,不仅把书店打理得整洁有序,时常也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每当从外面路过,常常都能听到孩子们跟着诸化莲读唐诗的声音,成为了村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用心教育学生,让他们学知识、明事理,是诸老执教生涯的信条。1959年9月,诸老在当时的溧水师范班接受培训,一年后,他走上教师岗位,先后在和凤镇多家小学代课。为了教好学生,诸老把很多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在诸老看来,下一代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对于自己子孙,诸老也没有放松教育,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学有所成,有着不错的工作生活。
“我们这个村有781年历史了,底蕴深厚,现在‘村知书’图书馆就是我的落脚点,我想借助这个平台,一边当好管理员,一边协助乡村治理,传承好乡村文化。”诸化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