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于洁,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扎根讲台33载,其中有32年她是班主任,并先后在多所中学轮岗,其中包括3所乡镇中学。任教期间,她以书信、日记等形式与学生交流,用近40万字记录下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坚持用善意点亮孩子的心光。近12年来,她在每周三的晚上开设“于洁沙龙”,向全国各地教师及家长分享教学心得,并著有8本教育专著,开办了400多场讲座,同各地教师一同探讨教育的真谛。她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日前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称号。
每一双眼睛都敏锐,每一颗心灵都敏感
今年新学年,于洁轮岗至昆山市正仪中学,她的办公桌上,照例有厚厚一沓“于老师日记”。
“教师节,属于老师,属于学生,它是师生之间美好情感的流动,是未来美好回忆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今年教师节当天,于洁在“于老师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之后,这篇日记被贴进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日记中,附在学生自己的日记内容之后。这是于洁与学生之间的“另类”交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她希望能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世界。
“天底下没有比学生更敏锐的眼睛,没有比学生更敏感的心灵。”于洁希望用善意和沟通,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因此,早在2013年,她设计了“家校之桥”日记本,日记本的一侧是学生们的课后作业记录及“每日一记”,另一侧是“于老师日记”。为此,于洁每天都要花2个小时,在笔下“碎碎念”,记录下一天中班级里的“亮点事件”,以及老师的所思所想。不少“碎碎念”还会得到学生的回应,于洁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于老师日记”后面附上“读后感”。
“学生内心实际上是渴望与成年人交流和得到引导的,这与我们之前认为学生不愿与成年人沟通的刻板印象不同。实际上,他们对父母可能表现出叛逆,对同伴有所保留,但通过文字交流,而不是直接的口头说教,他们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得以以朋友的身份进入学生的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于洁说。
这种笔下的交流,待学生们学成毕业,将被做成《弘毅少年》成长纪念册,作为毕业礼物交到学生们的手上。有的学生直到念完高中、参加高考,还会把于洁老师的书信装进书包,为自己加油鼓劲。
这些日常教学及师生互动中的点点滴滴,还被于洁汇聚成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年似锦》《光影札记》等10本成长纪念册,这些纪念册被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称为“傅雷家书”式的文字,也激励和启发着广大年轻教师。
看到教师职业最美的生命样态
在昆山市正仪中学,有一间“于洁工作室”,这是于洁向年轻班主任们分享工作经验的场所。同时,于洁通过博客以及微信公众号“于洁沙龙”等平台,还同各地年轻教师保持着互动。
“沙龙每周三晚上准时开始,有时于洁老师出差了,就算是在酒店和高铁上,她还是会准时上线,从不缺席。”在于洁身上,昆山市淀山湖中学年轻教师朱怡晴看到了“踏实”“可靠”和“勤恳”。“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教师这个职业最美的生命样态。”昆山市玉山中学年轻教师曹祺不仅是于洁的“徒弟”,还是于洁工作室的成员。而昆山市葛江中学体育教师肖聪则在于洁的鼓励和支持下,成了一名出色的班主任。
“学生抽卡牌、玩烟卡,班主任怎么处理?”“第一次见新学生,是放松好还是严肃些好?”“孩子每次上学都哭,怎么办?”面对各地年轻教师提出的困惑,于洁总是耐心解答,并将有代表性的话题分享到平台上,邀请更多教师参与讨论,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
在一所所任教的学校,于洁同样起到了带头作用。“她总是最早到学校,笑着迎接学生们的到来;放学了,她还会站在教室门口,挥手与学生们道别,她注重发现和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昆山市正仪中学校长李胜注意到,于洁班上孩子们的整体提升“肉眼可见”。
在昆山市淀山湖中学,初三学生刘晓晓还记得于洁当她班主任时的一个场景,即开展周练时,于洁答应给取得满分的同学煮一碗面,后来真有同学拿了满分,于洁就真为他煮了一碗面。“看同学美滋滋地把面吃完,好多同学眼馋了,都努力着想要得满分。”刘晓晓笑称。
从教33年,在于洁眼中,没有差的学生,因而她不排斥且主动提出去带那些考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班级,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只要有爱、有方法、有坚持,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教育既是渡人也是渡己
于洁常说教育是渡人和渡己,主动接手成绩不太理想的班级,申请去乡镇学校任教等,在于洁看来,既是为更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也是提升和丰富自己。“人生走过的路,哪怕走的是弯路,但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于洁相信,自己的性格和教师这个职业、和当班主任“碰巧”是匹配的。
这种“碰巧”,同于洁的家庭不无关系。于洁家四代从教,她爷爷、父亲是教师,她儿子和儿媳如今也是教师。“我上幼儿园时就常跟着父亲到学校去,看他教书。”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于洁很适应校园环境,对当班主任有着天生的从容。
当班主任事情多且繁杂,从教33年,当了32年班主任,如何保持这份热情?这是于洁常常被问到的问题。面对一个个问题,于洁说,不如换个角度看,将它们当成课题。“我喜欢对一届又一届学生说,我有幸参与了你们的青春。”正是“有爱”“有理想”“有坚持”,于洁“半路”接手的学习成绩本不那么理想的班级,有的“逆袭”到了年级前列,有的成了昆山市的先进班集体。
于洁的这些“课题”,汇成了《我就想做班主任》《致青年教师的信》《一线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见招拆招》等8部作品,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至今已再版10次。她还受邀到全国各地举行了400多场师德师风和班主任讲座,观众累计达400多万人次,其中《怎么把倒数第一的班级带成年级第一》讲座通过网络直播,观众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今年是于洁从教的第34年,也很可能是最后一年,即将步入退休年龄的她,退休后有哪些打算?于洁说她还有一些心愿,即进入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开展“前置”的从教培训,让师范生能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她还能当各地教师的“解答者”,继续将“于洁沙龙”办下去;她还可以到全国各地办讲座,当一名“教育行者”。
始于热爱,成于坚持,善于归零,于洁称自己是用一种草根状态呈现着“教育家精神”,并以这种精神让更多人看到教育的力量。(记者 叶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