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河南社区的横泾大食堂中,十几位居民围坐在八仙桌边,共同为本月过生日的70岁以上老人庆祝。小蛋糕、藏着鸡蛋的长寿面,这样欢声笑语又充满仪式感的集体寿宴,每月10号都会上演。
集体寿宴、新式婚礼、文明治丧……张家港的市民早已将这些文明又新潮的风尚习以为常。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社会结构与风俗活动已无法满足市民实际需求,怎样树立新规矩弘扬新风尚,张家港文明办交出了自己的答卷。2023年9月,在广泛收集需求、实地开展调研、举行座谈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后,《张家港市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指南》《张家港市村(社区)道德评议会工作指南》正式发布。两份工作指南的出现,推动张家港全市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的运行与活动进入规范化、具体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港城新风尚
喜事新玩法
江苏省妇联公布78个新型婚育文化培育试点,锦丰镇书院社区名列其中。要说这里有何过人之处,务实的妇女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热情的公益红娘“喜事帮帮团”巾帼志愿者就是答案。书院社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不少退休干部都生活在这里,发挥余热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是他们最热衷的事情之一。
周末,总是书院社区内婚俗全景展示阵地“喜福堂”忙碌的日子。近年来,随着婚育观念的不断变化,年轻一代结婚难的问题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焦点,社区相亲群与公益红娘们应运而生。根据群内未婚人员条件与需求,红娘们会仔细了解家庭情况后进行配对。不用专门寻找咖啡馆,双方在社区内环境清雅的“喜福堂”中就能深入了解。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已累计服务300余人次,促成20余对单身青年牵手成功。
“喜事帮帮团”可不仅仅帮忙搭起鹊桥,每当社区内有年轻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对当地风俗了如指掌的巾帼志愿者团队就成了百科全书。在《张家港市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指南》的指导下,他们对当地喜事相关风俗进行比对梳理,与社区内有着丰富经验的居民反复研讨,制作出了“喜事通”沙上婚俗指导手册,把新型婚育文化培育和宣传融入幸福家庭建设中。
几个月前,南丰镇建农村肖先生选择了“文明菜单”中的A菜单作为自己的婚宴菜品,他说:“去酒店办婚礼要提前大半年预定,村里喜事厅大家离得近,办酒也实惠。”早在十年前,建农村就积极破旧立新,建成了“新风喜事厅”,供村民庆祝乔迁新居、婚礼、满月酒等人生大事。针对农村宴席铺张浪费的现象,2020年起,南丰镇就举办了数届民间厨师厨艺大赛,推出多份婚宴“文明菜单”供百姓选择。肖先生婚宴当天,宾客们都对菜品十分满意,现场气氛其乐融融。还有人调侃,这里的绿色宴席可比在外吃酒席舒服多了。
在后塍街道袁家桥村,志愿者与网格员们带着根据工作指南与村内实际情况制定的《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走入了家家户户,他们耐心向村民解释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倡导村民摒弃不良风俗,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用身边榜样的“现身说法”,呼吁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近千份。袁家桥的网红打卡地“民生茶馆”既是免费喝茶的好去处,又是红白理事会、乡亲服务会“坐诊问症”的好地方。无论是品茗话家常,还是倾诉生活烦恼,村民们都爱往这里跑。今年七夕,几位村民阿姨还在“民生茶馆”分享起了自己的爱情故事与婚姻保鲜秘籍,成为了推广婚俗改革宣传教育鲜活样本,引领村民共创和谐新家风。
文明实践
让白事少操心
在张家港,许多社区内不单只有承办喜事的场所,还有供市民们文明办丧的专用空间。由于传统民居被拆迁,村民们从自建房中搬入统一管理的社区,如何办白事成了困扰经开区(杨舍镇)农联村的难题。2017年,在征求村民意见后,村里投资建设了专门办白事的文明殡葬服务中心“孝恩堂”,保障治丧需求。经开区(杨舍镇)农联村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殡葬改革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摒弃陋习,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新风尚。大会还选举出了7名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定期前往文明殡葬服务中心提供现场服务,如今,每当周围村民有白事要办,都会前往设施完善的“孝恩堂”,统一配备循环使用的花圈、焚烧炉等既减轻了丧事家属们的经济负担,又实现了可持续的文明殡葬,彻底解决了过去困扰大家的难题。
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为重要抓手,乐余镇永利村村民们自发地掀起了一场文明治丧、移风易俗的改革。他们摒弃了以往送礼的陈旧习俗,约定每家每户不再用人情随礼衡量情谊,而是通过帮忙出力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关怀。这样的文明乡风吹入了每户人家,让新风尚成为转变村民观念和规范约束村民行为的好帮手。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即使偶尔出现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也会缘于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主动寻求和解和礼让,邻里相处也愈发和睦。
每年清明,金港街道长山村高峰公墓就会格外繁忙,不少外地游子都会回到这里缅怀祖先。公墓管理处积极响应文明祭扫号召,每逢清明都会提供免费的白花,号召大家使用鲜花、书信、纸鸢、丝带等文明方式代替传统祭扫。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纸钱焚烧炉、摆放祭品的户外供台等公用设施也不断升级,并配有专职人员与志愿者配合服务,营造平安和谐的祭扫氛围。
既保留了传统方式,又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文明治丧让许多张家港人有了寄托哀思的新体验,“云上祭扫”等数字化纪念方式又增添了跨越时空的缅怀新模式。近年来,“思亲网”“苏城数字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平台逐年完善,家属们可以创建纪念页面,上传照片、写下寄语,记录下对逝者的追忆和缅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城市文明风尚的队伍中来,成为美好港城的建设者、参与者!
参与道德评议工作
也是一种享福
“浪费公共资源,在公共区域内堆放杂物是不文明行为。”不久前,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组织的道德评议主题辩论赛上,青少年队代表这样分享。每隔一段时间,村里就会邀请青少年与中老年代表,以辩论的形式共同发现、讨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村民们能够自发地发现并思考风俗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改变。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在唇枪舌剑间完成了闭环。
拥有多达12位“身边好人”的善港村还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到了村里最受欢迎的惠民集市上。考虑到部分中老年群体无法通过融媒体平台等了解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相关宣讲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就将宣讲安排进了便民服务队伍中,常态化开展。在惠民集市,不少老人借着磨个刀、量个血压的机会,认真聆听了移风易俗案例故事,宣讲成效大有提高。
“全国文明村”南丰镇永联村早在20年前,就将道德评议与福利相挂钩,设立了“文明家庭奖”,只要达标,每户就奖励1000元。可时间一长,这样的物质奖励作用逐渐减弱,建设良好信用体系,提升信用评分等级成为了增添村民积极性的重要策略。2022年,依托于开展多年的农村家庭文明积分制度,永联村搭上了数字乡村建设“快车”,将“文明家庭考评体系”升级成村域数字乡村信用平台。平台积极与村内商铺合作,开发联动活动,让信用奖励成为看得见的实物。如今,用A+信用等级享受超市购物满减优惠,兑换免费电影票、低价咖啡等,已经让讲文明、守信用深度融入了村民日常生活。用遵纪守法、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积分兑换来的文明福利,不仅是物质奖赏,也是光荣的代名词,激励着大家再接再厉,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位张家港基层社区工作者对记者坦言:“两份指南发布后,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符合基层实际、更具实操性的参考标准,让我们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发挥出了增强文明共识的重要作用。”相信在全市市民的共同参与下,文明新风一定会“吹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