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生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新鲜事值得记取?当我们走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感受农民火热的生活,有几朵翻滚的浪花,冲进我们的视野。
经常去旅游,生活有劲头
“受疫情影响,在家憋得太久,现在又能出去走走看看了,心情就是不一样,真好啊!”刚参加“长江三峡四日游”回来的大彭镇大刘村村民徐刚开心地说。
如今在大彭镇,像徐刚一样经常出去旅游的农民越来越多。“旅游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现今农民生活条件好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不算个事了,老百姓到设在身边的旅行社报名出游也非常方便。”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胡建廷说,他们针对当地农民消费水平推出一大批短途游,像徐州周边的台儿庄、三台山、云台山、日照以及徐州本地的马陵山、窑湾等都很受大家欢迎,今年旅游市场放开后已接待了近千名大彭镇农民出游。
无独有偶,张集镇魏集村的农民也对旅游“上了瘾”,今年以来村里先后进驻了两家旅行社,几乎每天都有满载当地农民的旅游大巴开往各地。
像大彭镇、魏集村农民爱旅游一样,郑集农民爱书画,利国农民爱唱戏……如今铜山农民文体活动日渐丰富起来,练广场舞、瑜伽,搞骑行、徒步游的队伍日益壮大。区里不断加大休闲文体广场、农民文化礼堂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玩有去处,还要求镇级每年都要有曲艺、舞蹈或音乐方面的作品,村级要有文化带头人和广场舞文化小分队,区里连续5年搞广场舞大赛,调动了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垃圾来分类,环境共守卫
如今,棠张镇沙庄村72岁的徐贵兰有了一项“新活计”,她每天都会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桶——厨余垃圾投绿桶、其它垃圾放灰桶。徐贵兰说:“保洁员上门收,收一笔,在‘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上记一分,达到一定分,就可换食盐、酱油等奖品。”
徐贵兰记忆中的村庄曾到处是猪圈、粪坑、柴草,蚊子苍蝇乱飞,城里的亲戚都不愿到家来。“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家里就有卫生间,出门就是花园,让城里的亲戚都羡慕。”徐贵兰自豪地说,“到处干干净净的,谁还好意思乱丢垃圾,连小孩都知道垃圾分类了。”
棠张镇对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还田”的处置措施,并做到了“分类收集定人、分类投放定时、分类运输定车、分类处理定位”的“四分四定”,推动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清理了村庄公共空间,实施了厕所革命,铺设了污水管网,并对房屋、道路和其它公共空间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了。
垃圾分了类,厕所水冲式,环境变了样,目前棠张镇6万多人过上了像徐贵兰一样的垃圾分类新生活,绿色健康节约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生活新常态。
棠张镇的农村垃圾分类做法目前正在铜山全区推广,将有更多农民过上卫生整洁文明新生活。
爱穿“红马甲”,心灵美如花
2014年8月31日,三堡街道潘楼村针对老年人的关爱问题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民志愿服务队。
服务队成立后,志愿者每周一次到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家里进行义务服务,帮老人打扫卫生、洗头、理发,与老人一起包饺子、包粽子、说话拉呱,多年来从未间断。
“老人一见我们来,可高兴了,拉着不丢手,问长问短,心里才感动。”志愿者王雪荣说,做了好事心里舒坦,当个志愿者很荣耀。
村民郭雪峰一家都加入了志愿服务队,而且从不缺席任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儿子参加村里的重阳敬老活动,学着父母认真地给老人洗头发、剪指甲,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
多年来,潘楼村的这支老年服务队从原先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潘楼村在全区成立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根据群众所需成立了“四点半课堂”“驾驶员驿站”等志愿服务队,目前全村注册志愿服务者超过300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村风民风让这个美丽的村庄更加幸福和谐。
口袋里有钱,眼睛里有景,心灵上有光,新时代、新乡村、新农民,铜山农民在奔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过上了好日子,活出了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