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文明实践”塑造铜山乡村新生态
传播新思想 树立新风尚 建设新地标
2021-03-22 09:37: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主席是我们的领路人,带领着全国人民,创大业、定乾坤……”近日,高亢嘹亮的豫剧唱音在铜山区张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排练厅里回荡。75岁的退休教师王景春是编剧,他说,大家正在抓紧排演,准备巡回演出。而此时,铜山街道樵村社区的“百姓名嘴”王玉奎正在为新党课收集着资料,全区像他这样的“草根”理论宣传员已有200多人。

在新思想新理论传播中,铜山各地各出妙招:汉王镇坚持开设周五大讲堂,目前已进行了85讲;刘集镇发挥“大喇叭”作用,播放最新政策、法律法规、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等关系村民生活的相关内容;棠张镇打造“文化+节庆+课堂”模式,通过上好“解忧讲堂、解忧学堂、解忧议事堂”三堂课,构建文明实践新气象……

如何让新思想传播更接地气?铜山除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培训外,还把理论宣讲与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融合,采取“草根上讲台,乡音传理论”“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演身边事”“现场答题、现场点评”等形式,组织30名“铜山模范”、200名“百姓名嘴”、300个农村文艺宣传队,利用重要节日或农闲季节深入农村一线,用“冒热气、接地气”的语言开展理论宣讲,让新思想传播深入田间地头。

“大爷,我电动车坏了,能不能帮帮我?”一天清晨,去工厂上班的小伙子朱林叩开了柳泉镇前亭村志愿服务驿站的门,正在值班的老党员、志愿者庞玉良毫不犹豫地骑上自己的电动车送他去上班。“这里每天有志愿者值班,热水、打气筒、口罩、充电器、雨伞、修车工具应有尽有。”前亭村党支部书记、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庭建告诉记者。

铜山区通过“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动,发挥移风易俗、塑造农村新风尚的作用。铜山区妇联组建“家美共创”巾帼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3000多个家庭。针对大操大办酒席的乡风文明“痛点”,铜山通过“一村一策”定规矩、“群众说服群众”树新风。在棠张镇跃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张贴了移风易俗公约,开设了“俭康厨房”,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送到哪里。铜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按照“到村、进户、见人、走心”的要求,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350多个,建成1626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累计超过30万名。

舞蹈房、健身房、文艺创作室、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另外还有两个多功能电影放映厅……走进张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记者不禁为这里完善的设施所震撼。“我们把镇文体站与文明实践所整合在一起,让群众在健康文明的活动中感受时代进步,得到精神滋养。”张集镇宣传委员崔鹏说。

近年来,铜山区不断加大文明实践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资源,把群众吸引到文明实践场所中来。汉王镇赵山村建起占地10余亩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晚上专门派村干部值班,保障群众能在站里学习娱乐。房村镇尚王村在文明实践站里设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村小学的两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轮流对20多名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陪护。铜山街道樵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村里的手工编织能手,对妇女进行手工编织培训,还与区融媒体中心一起进行了直播销售,义卖的收入全部投入村里的公益事业……

“文明实践阵地只有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才能服务群众,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感染群众。”铜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宁说。

本报记者 王岩 通讯员 彤暄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