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引导绿色出行 倡导公交优先
徐州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城市和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
2022-05-25 17:59:00  来源:徐州日报  

城市街头,一辆辆公交车在不行穿梭;地面之下,轨道交通1、2、3号线组网运营;背街小巷,共享电单车、公共自行车成为市民代步首选……不少市民感慨,现在出行非常方便,绿色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记者日前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分别于2018年、2020年申报了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和国家级绿色出行城市创建项目。今年是“两创”工作的验收之年,我市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单位工作职责,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

以创建为引领

改善出行环境

作为交通运输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2020年7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通过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车通行量,整体提升我国绿色出行水平。

《方案》提出,要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其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作为创建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镇参与行动。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将绿色出行创建纳入公交都市创建一并推进。徐州正好符合创建标准。

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方面,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省交通运输厅决定自2015年至2020年组织开展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我市积极申报了江苏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以创建为引领,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不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

“两创”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协作,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发展,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轨道交通1、2、3号线全部建成并通车运营,徐州地铁进入“三线换乘”时代。以三环快速路为代表的城市快速路网已经基本成型,城市通行更加快捷。一大批“断头路”“瓶颈路”得到疏通和改造。市区建成公交专用道120公里。徐州高铁东站综合客运枢纽、观音国际机场二期完成改扩建并顺利投入使用。御景湾、金龙湖、大学路公交首末站建设完成,杏山子、九里等公交首末站主体完工。新增公交车425辆,市区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驾驶员安全防护栏实现全覆盖,空调车比例以及市民卡安装率全部达到100%。投入共享电单车40000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公交以及步行和自行车换乘设施实现全覆盖。

——公共交通保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制定并实施《徐州市轨道交通条例》《徐州市出租汽车客运条例》。编制完成《徐州市城市公交“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徐州市公交专用道规划》。完成公交集团国有化改造。制定《徐州市区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调整完善《徐州市区公交政策性亏损补贴办法》。进一步规范城市公交运价体系,落地实施公交换乘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规范停车秩序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引导市民优先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初步建立公交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建设完成《徐州公交集团服务标准化体系》。

——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得到明显彰显。每年定期开展“公交优先出行周”“绿色出行宣传月”和“无车日”等活动,开展公众意见收集和年度公交满意度调查。市区新建、改建主干道港湾式停靠站点设置率达到100%。结合地铁站点,开通多条微循环公交接驳线路。持续实施城际、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先后开通徐州至萧县、宿州、丰县、郭集、潘安湖等多条公交线路。开展公交服务提升年活动,建设绿色公交示范公交线路、敬老爱老示范公交线路。

不断优化城市交通服务

以“两创”工作为引领,“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贯彻公交优先和绿色出行理念,构建舒适宜人的城市公交和慢行交通服务。构建城市绿色物流配送体系,创新配送模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据了解,高质量建成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后,我市还将力争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交车力争达到3500辆以上,推进“轨道+公交”两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在线网、车站、客流等全方位的衔接匹配。大力推行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提高地面公交系统运行时效。统一规划建管市区公交站台,加快智慧站亭建设。继续推行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等服务方式。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本报记者 范海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