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高标准保护利用传承故黄河、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建好用好汉文化景区、龟山博物馆景区、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等遗存项目,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展现“徐州作为”。
自古彭城列九州,云龙遗迹几千秋。广袤的徐淮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历史遗存是建设徐州文化强市的根基。近年来,徐州构建多层次名城保护框架,让文化遗产与当下生活在城市更新中愈加美美共融、和合相生。
保护彭城文脉 激活历史资源
华灯初上,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夜生活,彰显出光影下的徐州魅力。沿崔家巷向东,在中西合璧的李家大楼院内,衣着时尚的乐手弹着吉他,哼唱着古老的曲调。巷口南北步行街上的人们穿行在各种名吃店铺前,欢享于视觉、嗅觉、听觉的盛宴。
以打造汉文化名城为目标,构建覆盖中心商圈、历史文化街区和各类文物古迹的多层次保护框架,实施古城保护,盘活文旅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面貌,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徐州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让古城徐州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徐州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多样,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市。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27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位于市区和经开区的文保单位达65处。
从故黄河畔的黄楼一路向南,顺着徐州南北中轴线彭城路,沿途所经彭城广场、回龙窝、户部山,是徐州历史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区域。
徐州市2022年度城建重点工程以更高质量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建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在围绕南北中轴线城市更新的子项目中,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户南巷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位列其中。
“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徐州南北中轴线的中段,由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和快哉亭公园四个板块组成。”街区文旅推广部部长解勇介绍,“这里有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300多年的商业传承,是徐州汉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的荟集地。”
户南巷片区是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区城,其保护方案包括李家大楼修复、老盐店传统宅院修复、李蟠状元府修复、历史街巷保护。目前,李家大楼已修复完工,并与徐州工程学院联合开设文创中心,开启高校与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共享的新篇章,给古老建筑的活化利用带来了生机。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物‘活’起来,文化‘兴’起来,旅游‘火’起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徐州市访客量为112.04万人次,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89亿元,较今年“五一”假期恢复程度提高51.74个百分点。
守护徐州水脉
做强文化品牌
依山傍水,绿意浓浓。夏日的故黄河畔,跑友们沿着河岸挥汗如雨酣畅淋漓,五省通衢牌坊下,听戏的、打太极拳的市民怡然自得。“家门口越来越美,经过美化后的黄河故道更靓了。”晚饭后来此散步的市民对家乡的变化感触颇深。
发源于古泗水滨的徐州河流纵横,水运在古代举足轻重,过境的千年大运河、古黄河是徐州的经济河、文化河。近年来,徐州市利用大运河、古黄河的人文自然禀赋和资源基础优势,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景观的大画廊”,构建起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的生态圈、生活圈、文化圈和经济圈。
注重遗产保护,发掘文化底蕴。市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专家,围绕建设“看得见文化、读得出历史”的城市,对荆山桥保护修缮方案进行论证,精心抓好户部山、回龙窝、文庙等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片区文物保护和重点景区改造提升,“燃动”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引擎。
加强文化传承,增强文化活力。围绕“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徐州文旅部门策划了剧场、体验、集市、临展等多项活动,推介徐州文旅及运河文旅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举办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徐州文博会、沛县大运河武术赛等特色活动,唱响文化赋能的重头戏。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是徐州市“十四五”文旅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波又一波的大运河文化项目建设热潮,演绎着徐州的“速度与激情”:
方特乐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先后落地,并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窑湾核心展示园建设项目,户部山、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花厅遗址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设施三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入库项目,徐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后劲充足。
为加大品牌创建,提升文旅品质,我市精心组织设计,编排旅游线路,推出了多条大运河热门旅游线路,其中苏北运河美食——“徐州、宿迁、淮安三日游”入选全省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千年大运河、半部徐州史”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深受欢迎和好评。
向记者推介了徐州丰富的运河建设项目和旅游路线后,市文广旅局文旅推广处负责人感慨道:“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便能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彭城新语
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张 瑾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徐州市近年来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思路,通过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努力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建设,徐州市在城市更新工作实施中,提出了“绿色发展,注重生态”“文化延续,历史传承”等基本原则,遍布城乡的文化遗址,穿越历史长河,向世人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文化徐州、大美徐州增添了独特魅力。
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明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就是守护当下的资源、未来的希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本报记者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