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有“贴心人”唠家常了、特殊群体的家中更整洁了、村民所需的生活服务更便捷了……从老党员到村民代表,从企业家到乡贤代表,一抹抹“志愿红”闪耀在垞城村的村头巷尾。近年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镇垞城村将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切入口与突破口,并与“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相结合,构建起镇干部、村“两委”牵头、党员群众共参与、志愿力量齐助力的志愿服务新格局,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创新,切实把志愿服务融入中心工作,筑牢党群连心桥。
激活志愿服务“动力源”
垞城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员志愿者+社会各界人员”为主要服务人群,汇聚社会力量,切实将群众信得过、有威望的老党员、村民代表、企业家、乡贤代表等力量团结起来,建立网格管理队伍,结合本村实际,统筹规划,进行精细化划分,将资源和服务延伸到每一个片区,延伸到每家每户,让志愿服务更具实效性和持久力。
通过“党建+志愿服务”的模式,打造志愿服务团,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党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中,有效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有闲余时间、有奉献精神、有才能专长的志愿者不断涌现。为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队伍的优势,垞城村有意挖掘、培养更多的志愿者,打造“领头羊”队伍。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为特殊群体打扫卫生、维修家电、整理电线消除安全隐患、理发等等。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形成垞城村独有的党员志愿服务文化,使社会文明和谐成为新常态。
锻造基层治理“催化剂”
垞城村采用以“协商”促“共治”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调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强化村民对网格的认知与认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的治理共同体。通过“志愿服务”与网格负责人相结合,促进网格管理责任人与村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推动实现“资源在网格叠加、力量在网格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矛盾在网格化解、任务在网格落实、感情在网格升华”。
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治理模式,把“网格管家”变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张名片”,以专业化的队伍,对接老年群体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着力打造垞城村党员志愿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本报记者 李雨昕 通讯员 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