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暑假,孟俊熙除了写作业,就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动画片,或者用手机玩游戏。今年暑假有点不一样,他参加了铜山区房村镇古驿“莲”动志愿服务队举办的爱心暑托班,不仅有志愿者哥哥姐姐给他辅导功课,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让他度过了一个丰富充实、多姿多彩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学了,8月24日上午,古驿“莲”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和孩子们开了联欢会,还带着孩子们到芙蓉园里游玩,并给每个孩子一份由爱心企业提供的礼品。分别时,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恋恋不舍,他们深情拥抱,相约寒假再见。
孟俊熙今年9岁,家住房村镇房村村,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年春节回家一次,去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回家,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孩子近期有点沉默。“幸亏来了志愿者,要不然俺都不知道这个暑假怎么过,暑托班真的好。”孟俊熙的奶奶拉着志愿者、镇团委书记董雪梅的手连声感谢。
孟俊熙奶奶口中的暑托班是房村镇古驿“莲”动志愿服务队针对暑期留守儿童开办的。暑假对于孩子来说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对一些留守儿童而言,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总算可以放下书包、痛痛快快地玩个够,释放一下紧张的心情;忧的是,父母不在身边、同学也不在身边,自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样才能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房村镇古驿“莲”动志愿服务队6月初就开始酝酿,7月初暑托班就开班了,为留守儿童建起温暖的大家庭。整个暑期,暑托班坚持每天开放,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开展课业辅导、文明安全教育、趣味游戏、课外阅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暑托班里健康快乐成长。“除了一些知识学习外,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长期和老人待在一起,性格比较内向,不会和同龄人相处,我们就通过游戏、聊天等形式慢慢引导。”董雪梅说,“看着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我们倍感欣慰。”
房村自古就有水陆码头房村驿,千年古镇荷花香一说,多年来,房村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该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营造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打造服务品牌化,2021年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联合组建古驿“莲”动志愿服务团队,找准着力点,服务品牌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开展“1+N”志愿服务模式,由1支古驿“莲”动志愿服务队带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平安志愿服务队等N个社会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各领域全覆盖。
志愿服务为什么能够全覆盖?这要得益于房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抓得实。在组织架构上,将镇实践所、村级实践站同部署、同推进;在组织领导上,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兼任实践所所长、实践站站长,为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实践范围上,创新建立了“3+4+5”工作模式,实现了三级联动,每村4支志愿服务队,服务于五大平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该镇已高标准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成92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2.3万人,通过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下一步,房村镇将在古驿‘莲’动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打造‘一村一品牌’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形成‘虹吸效应’,让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典型引领经济发展。”房村镇党委书记周建伟说。本报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刘士伟 王兆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