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和美乡村绘新景
2024-11-05 09:28:00  来源:徐州日报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特色乡村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凝心聚力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带动群众致富。

红色基因

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沛县张寨镇李庙村,一条集红色教育、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进李庙村的中共沛县党史纪念馆,这里不仅是党员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学习的热门景点。纪念馆旁的采摘园里,各种时令水果和蔬菜,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

红色旅游采摘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如今的李庙村,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蜕变成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保障,产业振兴是重点。

在距离李庙村200多公里外的新沂市唐店街道龙河村,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得惠”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双运营模式,打破过去小微盆景“提篮叫卖、田头等客”销售模式,让小盆景绘就大产业,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家人们看看这盆黑松,品相是相当不错的。买回去放阳台或桌面都可以,有意向的小伙伴可以直接下单啦……”10月22日上午10点,龙河村蒋家盆景园的户亚梅开始直播卖货。

在龙河村,像户亚梅这样的直播村民有六七十人。他们在合作社的引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让小微盆景远销全国各地,既打开了龙河村小微盆景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附加值。

目前,新沂市共有128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率村“两委”成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并带动广大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其中66个试点村平均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入社群众人均增收约5000元。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个、徐州市级示范社3个。

党组织通过领办合作社,一步步将乡村产业打造成“金字招牌”,棋盘镇白草村的设施蔬菜、草桥镇堰头村的宠物兔养殖、唐店街道龙河村的小微盆景等产业名气越来越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因地制宜

土特产长成大产业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择种植“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收益大”的产业,是贾汪区发展产业注重因地制宜的有力佐证。

在贾汪区茱萸山街道许阳村,一座智能日光温室大棚气势磅礴,棚内“青口蜜”小番茄长势喜人。“咱这大棚是通过‘党建引领+村企联建’模式打造的,许阳村出资50万元,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企业增效。”徐州墨青农业科技园负责人王彬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许阳村不仅有“青口蜜”小番茄,还有茱萸山地跑山鸡、锦鲤养殖等产业。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许阳村党总支书记鹿丙道踌躇满志:“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坚持‘村集体+农户+企业’模式,在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村文旅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村强民富产业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资源丰富的雎宁县,则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水产养殖业。

金秋时节,睢宁县金城街道鲍庙社区智慧农业产业园内,水产品运输车排起了长队,养殖户们正将鲜活的罗氏沼虾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今年养了30亩罗氏沼虾,5月份投放30万尾虾苗,现在正是虾肥肉美出笼的时候,从这几天捕捞情况来看,每亩收入能在2万元左右。”智慧农业产业园运营负责人鲍中杨说。

水产养殖规模大,如何拓展产品销路成为摆在鲍庙社区面前的大问题。鲍庙社区“两委”带领养殖户通过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奔赴临沂、太仓等地与水产品经销商合作,闯出一条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营销新模式。

鲍庙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辉说:“为提升土特产品牌知名度,我们还注册了‘鲍庙五闸’品牌,涵盖罗氏沼虾、梨花走地鸡、蓝莓、葡萄等十余款农特产品,全力打通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近年来,雎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力解决了产业发展难题,强势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和美乡村

共绘强村富民新画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邳州市港上镇石家村有一条主干道,多年来因为道路中间一套老房子的主人不愿意拆迁,导致该路段成了半截路,给村民出行带来困扰。

郭瑞义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半截路”问题,他多次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经过多番努力,道路终于畅通。

村民石启阁说:“道路没打通之前,大家都得绕道走,要多走几公里路,非常不方便。现在好了,路修通了,村广场活动中心建好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漂亮了。”

去年以来,石家村已铺设水泥路面4700平方米,修建污水管网600米、雨水管网1570米,安装路灯230盏、网络监控60个,整修沟渠3500余米,清理废地25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一场攻坚战,还是一场持久战。郭瑞义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得为老百姓做些实事,越难的工作越要去做,让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一步,村里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文上,建设‘徐州特色田园乡村’。”

和美乡村建设,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在丰县首羡镇李药铺村,村民长期依赖传统作物种植。如今,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实施“书记带头、支部引领、成果共享”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壮大,为群众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李药铺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抓省级扶贫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后方单位驻徐某集团军和南京禄口机场的资金支持。经过党支部书记渠英君多次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200余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占地55亩的农产品交易大棚。这一举措不仅极大便利了农产品的销售,还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渠英君深知只有转变思路,才能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他带领村党组成员赴山东金乡、单县等地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论证,最终决定引入洋葱、大蒜种植技术。

为了确保种植技术的成功推广,渠英君不仅自己率先学习新技术,还邀请县级种植专家来村进行现场指导。在专家的帮助下,种植户们迅速掌握了种植技巧,并通过订单式收购模式,确保了村民的收益。随着洋葱、大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李药铺村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特种蔬菜种植专业村,村民们的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此外,李药铺村还建设了交易市场生活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了众多客户前来收购农产品。这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还显著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大幅提升,李药铺村荣获了丰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的称号。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李药铺村党支部重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解决新鲜蔬菜滞销问题,村里新建了恒温冷库,为村集体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增长。此外,还修建了公共休闲广场、安装了路灯、修建了公用浴池等设施,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并组织农机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收种帮助。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如今,李药铺村在党建引领下,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未来,这里将继续书写强村富民的新篇章,为村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本报记者 李薇薇 鲁冰 武佩剑 张雷 龚严巍 于洪涛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