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贾汪区茱萸山街道龙门村,有一位平凡却闪耀着光芒的网格员,他叫于得海。自2022年加入平安志愿者队伍以来,于得海就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心和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志愿故事,成了村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贴心人”。
暴雨中暖心的“救羊哥”
去年7月的一个夜晚,暴雨如注,龙门村被笼罩在一片雨幕之中。傍晚,于得海完成日常的网格巡查后回到家中。然而,随着雨声越来越大,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一种不安在心底蔓延。凌晨3点多,放心不下的他正准备出门再去巡查,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于哥,大事不好!雨水灌进羊圈了,刚出生的小羊快被淹死了,快来救救它们!”电话那头,村民陈某某带着绝望的哭腔说道。于得海心猛地一揪,来不及多想,抓起雨衣就冲进了狂风暴雨中。
等他赶到陈某某家,眼前的场景让他心疼不已。浑浊的雨水已经快把小羊淹没,陈某某因为身体残疾,只能在一旁无助地跺脚。于得海毫不犹豫地踏入及膝的泥水中,小心翼翼地将一只只惊慌失措的小羊抱进屋内。随后,他又和陈某某一起生火,为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羊取暖。那一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保住这些小羊,这可是陈某某的生活指望!”
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小羊们终于平安了。陈某某看着浑身湿透、满脚泥泞的于得海,感动得热泪盈眶:“于哥,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得海却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暴雨过后,于得海没有忘记陈某某。他隔三岔五就去陈某某家看望,陪他聊天解闷,帮他打扫庭院。陈某某的生活因为这份关怀变得不再孤单。今年春节前,陈某某兴奋地找到于得海,说羊卖了个好价钱,非要拉着他去吃顿好的。春节时,陈某某还送来了自己写的春联,上联 “感谢共产党”,下联“不忘网格员”,横批“越过越好”。看着春联,于得海的眼眶湿润了,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做好志愿服务的决心。
助人改过自新的“引路人”
村民老赵长期酗酒,整天醉醺醺的,没有一份稳定工作,村里人背后都叫他“酒猫子”。酗酒不仅让老赵的身体每况愈下,还导致家庭矛盾频发。于得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这样下去,老赵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糟,于是决定帮老赵一把。
于得海多次主动上门,和老赵促膝长谈,耐心地给他讲酗酒的危害,鼓励他重新振作。同时,于得海还四处留意工地的招聘信息,希望能帮老赵找份工作,开启新生活。
一开始,老赵对于得海的关心并不领情,甚至有些抵触。但于得海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劝说。他的坚持和真诚终于打动了老赵。老赵鼓起勇气去工地面试,成功找到了工作。
有了稳定工作后,老赵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他喝酒的次数越来越少,开始主动承担家务,家里的争吵声也渐渐消失了。不仅如此,老赵还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村里组织大扫除和文艺演出时,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忙前忙后,毫无怨言。村民们看到老赵的变化,都纷纷称赞:“老赵真是脱胎换骨了!”后来,老赵还找到村支部,认真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入党的想法。他说:“是网格员让我懂得了人活着要有目标、有责任。我也想为村里出份力,成为像党员一样有担当的人。”
平凡岗位上的“守护者”
日常的巡查走访和服务,是于得海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2 月,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互不相让。于得海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查阅村里的土地资料,还找来村里熟悉情况的老人了解历史情况。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化解了这场矛盾。
在他看来,平安志愿者虽然岗位平凡,但责任重大。“我们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用真心换取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于得海总是这样说。
于得海的故事,只是贾汪区众多平安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在贾汪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像他一样的志愿者在默默付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日常的点滴关怀汇聚成了温暖的力量;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乡村才更加和谐,生活才更加美好。
于得海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再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本报记者 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