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常州111家养老机构陆续“解封” 父母子女团聚的亲情“素描”
2020-04-13 09:49: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4月10日早上8点探视时间刚到,常州市福利院爱心护理院二病区就收到了来自住院老人家属送来的大红锦旗——“关爱胜似亲人,呵护无微不至”。

来送锦旗的刘桂英阿姨说,就是想表达下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谢所有医护人员对我们家老季的精心照料。”

从1月26日大年初二开始,常州111家养老机构就实施封闭管理。2月10日,常州养老机构防疫要求再升级,要求院内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也不得随意外出。两个多月以来,全常州共9500多名老人呆在“围城”,许多像刘阿姨一样的家属不免会担心、焦虑亲人在院的情况。

随着疫情防控的实际开展,为切实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常州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有序恢复养老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4月4日起,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有序恢复开放,亲人终得“团聚”。

专门辟出“探视区”,给父母子女“团聚”

4月9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健身路的幸福天年老年公寓。

戴口罩、进门、喷雾全身消毒、测温、查健康码、登记等程序一道不落,全部完成后,家属进入探视区等候,由工作人员将老人搀扶过来。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目前的探视都是分时段进行的,每天最多安排18档家属。”幸福公寓院长徐慧英告诉记者,一天里,他们设置了6个时间段供家属预约探视,每次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位老人每次最多不超过2名家属代表探望。

记者看到,该老年公寓在一楼专门改造了一个隔离探视区,约30平方米,区域内摆放了3张桌子,分别间隔一定距离,一次可接待3对家属。每组探视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对探视区进行消毒,下一组家属方可入内。

“现在还不好天天来看你,都要预约的,反正我们能约到总归来。”当天,刘敏和哥哥一起来看望91岁的老父亲刘贵照,还带来了父亲爱吃的牛肉。刘贵照老人住进幸福天年老年公寓已经3年多了,自从养老院封闭管理后,见不到子女,也不能外出,有点焦虑,“跟他视频或者电话时,能感觉到父亲很烦躁,一直问什么时候能见,有好几次,我们就在门口,隔着玻璃门互相看看,现在终于能见上了。”

带来了老父亲最爱的红烧肉,喂老母亲吃块蛋糕过生日

王信礼老人今年82岁,当天来看他的,是大儿子和小女儿。“因为一次只能两个人,我另一个哥哥住得近,昨天已经来看过了。”两兄妹当天还带来了好些家常菜,都是老人爱吃的,有红烧肉、带鱼、基围虾、蚕豆,“父亲说,其他还好,就是想儿女烧的家常菜了。”女儿王佳说。

当天下午4点,施惠英老人的大女儿吴雯漪来了,她带了些水果,还有从上海买回来的小点心。“母亲是上海人,最爱吃哈尔滨食品厂的糕点。”吴雯漪说,疫情期间,她和家人通过电话、视频了解母亲的情况,今天过来一看,母亲气色挺好的,精神也不错。

每个月9号,幸福天年老年公寓都会给老人们过集体生日,这次因为疫情,生日仪式从简,但是蛋糕没有缺席。施惠英老人正好是当月生日,吴雯漪还给母亲喂了蛋糕,“虽然就见了半个小时,但母亲很开心。”

疫情至今,这里收到10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文章开头提到的刘桂英,时隔两个多月,终于在本周二第一次见到了丈夫季焕生。

长期卧床的季焕生已经在院里生活了3年,除了过年回家,刘桂英每天都要来陪老伴,“前两次回家反倒生病了,今年就想安心在这边过年吧,谁知道遇上了这次疫情。”

刚开始封院时,因为见不到老伴,刘桂英特别焦虑。后来每天护理员和她连线,视频中老伴的状态让她终于放心了。

探视时间,刘桂英特意给季焕生拍了照,发到家属微信群,“大家都说他气色好的,真在家里我们也照顾不到这么好。”刘桂英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女儿定制了锦旗,并于昨天送到了常州市福利院。

不仅仅是刘桂英的锦旗,疫情防控至今,常州市福利院还收到了10封感谢信,来信的有院内居住的老人、三无对象和老人的家属。周似洁老人疫情期间生了带状疱疹,痛痒难眠,饮食也有忌口,院内厨师特地为老人“开小灶”,解决饮食问题;徐瑞良老人皮肤有炎症,一个多月里护工每天去换药,让家属心生感动……他们在信中一致感谢常州福利院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用实际行动为服务对象筑起了一道安全网,让他们始终有家的温暖。

一把剪刀,一个刀片,他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扦脚

“我看见的第一张脸/就是妈妈/是你把我带到这世界/多么辛苦啊……”3月2日,一段仅24秒的视频,让许多人泪目——一道铁门,隔开了两个人。一边,一位穿着黄色夹克棉袄的男士起身,为另一边坐在藤椅上的老人穿鞋袜,这是一对母子,视频里的镜头,是儿子替老母亲刚刚扦完脚穿上鞋袜的镜头。

“疫情阻断不了亲情,抗疫不忘报答母恩。”这是疫情之下,发生在常州市钟楼区幸福阳光老年公寓门口的温情一幕。

视频里的儿子姓庄,是一位老师。养老院恢复开放后,庄老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预约时间,然后带着他的小工具,来给母亲扦脚。

老母亲名叫倪云霞,今年94岁,退休前,曾是一位医生。大约三年前入住养老机构,去年7月,又从其他机构转入幸福阳光老年公寓。

“我妈妈脚上有老茧,基本上半个月就要扦一次,刚开始住在养老机构,我是带她去外面扦脚的,后来她嫌不干净,我就学着自己弄了。”一块毛巾垫脚,一把尖头剪刀,一个刀片,就是庄老师的扦脚工具。

老人要扦的是左脚,在藤椅上坐定,儿子则坐在小板凳上,腿上垫了块毛巾。帮母亲脱下袜子,只见老人靠近小脚趾下的关节,一层厚厚的黄色老茧十分明显。“已经有点痛了,不大好走路了。”倪婆婆说。

庄老师小心翼翼地开始忙活。“我就是用刀片把这上面的老茧刮薄一点,但是刮的时候一定要慢,要当心点。”记者看到,庄老师的动作很轻,有的地方不能一下子刮掉,他就一点一点慢慢弄,“刚开始的时候不会,也把母亲的脚刮出过血的,现在好了,熟练了。”

“这几天吃东西怎么样啊?晚上睡得好不好?”“都蛮好,都蛮好。”边扦脚,母子俩边拉起了家常。十来分钟,老茧就刮得差不多了,随后,庄老师又开始用剪刀帮母亲剪脚趾甲,“这上面灰指甲有点多了,剪的时候也要当心点。”

“倪婆婆儿子真的好的,以前每天都来看妈妈,还经常带点老人喜欢吃的饼干、水果,从住进这里,扦脚每个月都会有一两次,我们都感动的。”老人的护理员沈卫香,对这位孝子的印象很深,尤其是每次看到儿子来帮母亲扦脚,那幅画面,让人感到特别温暖。(吴燕翎 徐源 文 朱臻 摄 部分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