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这两张照片,温暖了许多人……
2021-03-16 11:02: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在不久前举行的常州市经开区遥观镇“创最美家庭 扬清风正气”道德讲堂上,两张照片感动了现场:一张是母亲戚惠珠在家中为村民们免费量血压;另一张是儿子戚岳锋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山区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诊疗。两张照片背后,是一个关于家风传承的故事。

母亲戚惠珠在家中为村民们免费量血压

64岁的戚惠珠,是遥观镇剑湖村的一名退休“村医”。18岁那年,中学毕业的戚惠珠到生产队当了一名农技员。洒农药的时节,不到1米6的戚惠珠一天要背3600斤的农药桶来来回回。1979年,戚惠珠当上了生产队的妇女主任。那时,她还是个没有结婚的姑娘。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推行。工作不好开展,承受的误解和委屈外人无法想象。吃过苦、受过累、挨过骂、伤过心、流过泪……戚惠珠都挺了过来。

戚惠珠工作的夏和桥村是个贫困村,长达14年的时间里,她没有往家里拿回一分钱的工资,全靠丈夫的收入维持。她总说:“村里困难,村民的事情不能耽误,家里有收入,过得去就行。”

农村妇女主任,事情琐碎难以想象,甚至还要帮别人“当家”。村里有一位百岁老人,和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10多年里,戚惠珠帮这对父子“当家”采买,忙进忙出,直到老人百年。

1986年,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戚惠珠被选派培训,兼任起村里的“赤脚医生”:挽起裤腿下田,背上药箱看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走村串户“悬壶济世”,为村民们留下了难忘的温暖,也在年少的戚岳锋心里埋下了一颗“医者仁心”的种子。

村民的生活有条不紊,但“赤脚医生”家的来客可不按照时间表。寂静的夜里,村庄酣睡了,偶尔有犬吠声传来。不记得多少个深夜,睡梦中的戚岳锋迷迷糊糊感知到,母亲又一次被叫出去急诊了。

回忆起考医学院当医生的初衷,戚岳锋说:“是妈妈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还有村里人一声声再朴实不过的‘谢谢你,医生’。”如今,科班出身的戚岳锋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遥观镇卫生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和母亲一样,守护着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县乡医院体系逐渐完善,“赤脚医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退休后的戚惠珠依然是大家口中的“戚医生”。多年来,她为村民们免费量血压,做健康科普咨询。

戚岳锋常常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母亲常常嘱咐:“戚来琴身体不舒服,年纪大了,到医院里你帮着多照应一下。”“居秀凤、戚炳坤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帮他们省一点是一点。”

在戚岳锋看来,母亲更像一个乡间的“分诊台”。他有些不解:“说实话,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麻烦。医生对病人都是一视同仁,村里人身体不舒服直接来医院就行了,何必每次都关照一遍呢?”

“村里的老人受观念影响,更信赖熟人。我打这个电话,也是为了安他们的心。”在母亲的碎碎念念间,戚岳锋“被迫”的热心,渐渐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加入到战斗中。

儿子戚岳锋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山区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诊疗

全民抗疫,遍地英雄,这对母子,不遑多让。母亲戚惠珠,红色鲜亮,志愿服务。防疫宣传、卡口执勤、捐款捐物……儿子戚岳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集中医学观察点驻守、高速道口测温、核酸检测采样……两个时空,两个战场,无言的默契,坚守同一个信念。

去年8月,常州经开区从教育、卫健系统中遴选出12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支教支医团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母亲的支持下,戚岳锋脱下战“疫”的防护服,背上行囊远赴平利。

平利多山区,受经济发展和交通所限,部分村镇的百姓仍然面临看病难问题。戚岳锋和同事们除了完成每日繁重的诊疗任务,还结伴下乡义诊,筹集款项购买口罩等物资送给乡亲。不仅如此,他还资助了一个当地儿童。

“往后的日子,平利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平利支医3个月,离开的时候,戚岳锋在笔记中这样写道。因为,那里有了另一个“孩子”的牵挂。

所谓家风,就是家世相传的风尚,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成就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黄金贵重,家风如金。在戚惠珠家,践行家风八字:踏实肯干,乐于奉献。(宣如扬 记者 诸丽琴)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