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岁末年关,常州斗志昂扬——
一路追风赶月,一心奔赴山海,常州即将站上万亿之城的新台阶。
回望来时路,多年来,全市上下心往一处使、劲往事业聚,合力向高而攀、拔节生长,走出了一条实体支撑、自立自强、内外兼修、融合均衡、勠力同心的万亿之路。
这背后,也离不开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新时代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巩固提升文化自信,丰富繁荣精神文明,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理论铸魂,举旗定向见行见效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最根本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把握战略定力、汲取智慧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
今年10月,作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被提出,并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市上下,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一时间深入学习领会,主动以党的新理论武装头脑,并自觉将之贯彻工作始终,让理论在实践中迸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江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四次考察江苏,每次都有对江苏文化发展的把脉点题、定向指引。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总书记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谆谆嘱托,守正创新,不断开创新局面。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常州全力打响“江南燕”理论品牌,持续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学习日”、“常习思想 常学党史”等特色活动,开展“红帆领航”基层理论宣讲三年行动,专栏专版刊发《理论江南燕》,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音乐思政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等。同时,为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常州探索新载体新方式,打造全省首个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宁晓理”,建成“红色青果电台”“小江说理论”等线上传播载体,推出40集“就是这‘理’”系列微视频,在创新方式中提升感染力,在渠道融合中增强传播力。
学有所思、心有所悟、行有所信。在持续强化的理论引领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现新气象。
舆论聚力,新闻宣传有声有色
连日来,《常州日报》正在头版刊发的重磅系列报道《实施“532”发展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彰显常州担当》引起广泛关注。
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实施“532”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和“两湖”创新区建设,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近年来,全市主流媒体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全国主流媒体、网络大V看常州”“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场场重大主题宣传、全媒体新闻行动中,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一个个敢闯敢为的拼搏故事,共同汇聚成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澎湃动力。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势下,全市主流媒体不断突破“舒适圈”、拓展“新赛道”。常州日报社建设5G融媒实验室,常州电视台组建融媒新闻中心,县级融媒中心步入正轨,“融媒+”媒体生态稳步推进。在立体多样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全市媒体融合效应加速释放,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彰显。
内聚合力,外塑形象。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句由常州府中学堂校友刘半农创作的抒怀诗句,如今已经伴随着常州的城市形象响彻南北、蜚声海外。
近年来,常州聚焦世界新能源博览会、文商旅发展大会、科技经贸洽谈会、工博会等重大活动,依托全球通讯社联盟等渠道多语种推出海外报道,向全世界发出“常州声音”。在脸书、推特等平台开通的常州海外媒体账号“Charming Changzhou”持续发出推送,让世界看到常州的精彩画面。同时,常州也不断“开门迎客”,一方面借助“Go Jiangsu”“Show Jiangsu”“发现江苏”活动等契机,一方面举办“对话德国”“双城记”“我爱常州——境外友人沙龙”等特色活动,让外国友人身入其境,全面感受常州、爱上常州。
以文化人,传承出新高质高效
今年冬天,一组雪中萃园的照片流传于常州人的朋友圈——古雅的建筑矗立在静静流淌的大运河畔,述说着常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文脉。前些日子,多场现代流行音乐展演在萃园舞台上演,古今交融,别具一格。
“传承”与“创新”,是刻在常州文化发展基因里的两个关键词。近年来,常州坚持向更深处挖潜、向更广处拓展,赓续千年历史文脉,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文艺精品创作结出累累硕果,文化惠民实现丰富精准供给,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22年是常州文艺作品丰收之年——原创锡剧《烛光在前》斩获第十七届全国“文华大奖”,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获第十六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今年,电影《觅渡》被中国电影华表奖组委会列为2023年重点档期优秀国产影片,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荣获第19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第36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累计票房位居2023年国产传记片内地票房榜第一名。
文艺生产攀高峰,文化惠民则向更广阔处延展。
“锡剧发展大会”及优秀剧目展演点燃了全市广大戏迷票友的热情;“中吴文化艺术节”自2021年起持续举办,“艺术精品展览”“文艺人才展示”“舞台艺术展演”“群众文化活动”等5个板块10类千余项文化惠民活动梯次开展;推出群文广场演出近千场。同时,常州积极开展电影惠民行动,擦亮全民阅读春风行动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加强。
本月20日开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已经成为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标识之一。近年来,常州先后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带动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撬动授信总额40亿元,一批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助力文化和资本、供给和需求对接。同时,常州前瞻布局“云产业”,积极推进捷成“视听元宇宙”科创园、紫金文创研究院元宇宙研究中心、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等数字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创新有机结合,常州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文科融合示范基地。
涵养文明,社情民风向上向善
经过3天的试运营,由兰陵农贸市场升级而来的“兰陵茂”将于12月28日正式营业。明亮的光线、宽敞的过道、干净的地面、合理的布局,让周边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感到耳目一新,纷纷拍手称赞。
近年来,常州将集贸市场治理提升行动纳入全市文明创建十五项重点攻坚行动,在硬件设施改造提升的同时,在规范化服务上下功夫,让“菜篮子”既兜得住“烟火气”,更盛得下“文明风”。
2011年,常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溧阳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常州成为首批全国全域文明城市。2022年,常州获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地级市第一名。多年来,常州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共建共享、日新又新。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连续多年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全市年度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创新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标融合”考核,制定实施《常州市文明单位积分制动态管理办法》,上线网络管理平台,在省级以上文明村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取得显著成效。常州还组织开展“文明来敲门”活动,向居民征集文明城市创建“金点子”,更好推动创建为民惠民。
常州着力构建系统化阵地,持续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道德讲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同时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向更基层延伸,今年设立了首批423个文明实践点。以全年四个“集中行动日”活动为节点,常州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化,举办文明实践公益创投大赛,推出“百名局长、百名专家、百名文体骨干进所站”“社区邻里节”“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创新志愿服务“二十四节气令”,开展“点亮夜文明”“温暖秋冬”等特色活动,发布各类服务项目千余个。
传承季子之风,常州持续推进“诚信常州”建设,牵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德治教化工作,出台《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深化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2023—2025年)》,紧盯通信诈骗、骗取社保等11个领域深入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创建“季子诚信商圈”,让诚信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永不懈怠,永不满足,永葆锐气;再攀高峰,再创辉煌,再展雄风!”26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发出号召。
万亿之城再出发,新思想照亮新航程,新使命鼓舞新担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提供强大思想文化支撑。(唐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