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无锡 > 正文
外来“治水人”扎根谋“兴水”
2024-04-19 09:06:00  来源:无锡日报  

成群的骑行爱好者在太湖大堤边停下拍照;多辆露营房车停在大堤内侧的绿地上;草地上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游客……工作日,位于宜兴太湖西岸的双桥港湿地也格外热闹。

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如今周末可达数千人的客流,太湖西岸的悄然变化便是扎实推进太湖治理的生动注脚。这不,位于双桥港湿地的阅湖农场创始人徐志浩就是位来了就不想走的人。除了农场主,他曾经还是参与湿地打造的“治水人”。

治水攻坚,

为太湖系上“绿腰带”

位于太湖上游的丁蜀,面临着较重的治水任务。10个国省考断面,宜兴最多;43条国省考一级支浜,宜兴最多。

双桥港湿地所在的位置原来大多是废弃鱼塘,可以说是环境治理的“污点”,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环境荒芜,水面都是杂草,淤泥深一两米,气味难闻,水里甚至看不到鱼。”2021年,苏州中晟有限公司中标丁蜀沿太湖湿地工程项目,徐志浩被公司委派来到宜兴担任项目经理,说起当初的环境,他不停地摇头。

双桥湿地公园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徐志浩介绍,他们采用四步走解决方案提升区域水质:水质净化、去除污染源、恢复生态、景观提升。通过对沿太湖“荡、库”进行生态化改造,在太湖大堤内侧建设生态河岸、生态涵养观光湖等过渡地带,实现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功能。

生态恢复是一个细活,如生态池塘治理,水要先经管道进入泥处理系统,“泥水交融”变成“泥水分离”后,再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最后汇入湿地,深度净化。在湿地打造过程中,还采用了水系构建、生境营造、湿地动植物恢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修复等措施,栽植各类水生植物,构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让太湖湿地的自然美景得以重现,还在控磷降氮方面发挥着强大的功能。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双桥港恢复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湿地风貌,改善了周边环境,水体清澈无异味,稳定达到Ⅲ类,局部可达Ⅱ类,水质明显提升,水生态系统显著改善。周边农田、河道的水都会汇聚到此经过湿地净化后流入太湖。

办起生态农场,

释放生态价值

池塘清澈见底,“水下森林”茂密生长,与岸侧大片绿油油的草地相映生辉。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在草地上露营、喝茶、摄影,远处几只松鼠在林中追逐玩闹。“去年,我还看到了黑天鹅,太惊喜了。”徐志浩笑着回忆。

驻扎项目地两年,太多的惊喜让徐志浩有了新的想法。“花了这么大代价把环境治理好,舍不得离开”,徐志浩说,太湖治理不光要把环境弄好,作为环保人,也想尝试推动生态红线转化为生态红利。

工程建设结束了,徐志浩一直在思考,生态环境既要保护也要发展,这块整治得如此之好的湿地如何发挥出效应?徐志浩选择留了下来,他发动身边好友筹资流转了30亩土地,办起了生态农场,取名阅湖农场,要让更多人领略太湖秀美风光。

去年10月,阅湖农场正式投入运营。让徐志浩没想到的是,农场人气越来越旺,也让他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更有信心把农场经营好。最近几个节假日,每天人流达二三千人。眼下,他正筹划增添新的文旅项目,包括林间探险等游玩项目。

作为“治水人”,徐志浩率先踏出了第一步,而像他一样想在太湖边发展投资的人越来越多。

治水兴水,

太湖西岸悄然变化

鱼翔浅底,碧波荡漾……生态坚守下的完美蝶变让太湖西岸成为新晋“顶流”。去年,在丁蜀镇大浦村的城东港,一座“灯塔”意外走红,不少市民特意赶去拍照打卡,欣赏太湖美丽风光。如今,太湖岸线丁蜀段从南向北已呈现一条兼具自然野趣、田园风光的亮丽风景线。

据丁蜀镇旅游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最南端的大港村在“太湖禁捕”后加快转型步伐,计划打造“十八浇”餐饮特色。而在双桥港湿地公园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月兰、红梅、梨花、樱花等特色花卉的植入,让园区四季有风景。今年,丁蜀镇在园区内打造的百米蔷薇花廊即将开放。结合园区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的特色产业,市民可体验采摘、骑行、赏花、露营等多种休闲场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人流”,也逐渐吸引着外来投资者落户。近日,阅湖农场附近一家名为“风隐居”的咖啡店也在网络平台意外走红。没有过多的修饰,青砖、流水、石子,最简单的造景融于自然,小小咖啡店还没正式营业便成了市民热门打卡点。

据了解,继双桥港湿地“露营”、城东港“赶海”形成网红效应之后,丁蜀镇将加快启动太湖绿道“一轴七景”提档升级,联动莲花荡区域,以“大景区理念”提高建设运营水平,深度开发集“休闲、观光、采摘、认领、研学”于一体的“春夏秋冬”四季游、“早中晚”全时游精品线路。(胡志杰、蒋梦蝶)

责编:杨梦媛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