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无锡 > 惠山 > 正文
将“六稳”“六保”首位任务进行到底
堰桥人社所优化服务暖民心
2020-08-14 10:07:00  来源:惠山新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一度按下暂停键,对此,堰桥人社所落实一系列举措,全力助攻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话务员”小分队,将政策落实进行到底 

  在新冠疫情发展初期,年初四起,堰桥人社所行政审批中心8名社保窗口人员,成立了“话务员”小分队,通知街道3600余家企事业单位对外来人员进行核查并网上申报,每天回复企业QQ群中的各种诉求和咨询,工作到晚上10点下班是“家常便饭”。在新冠疫情趋于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初期,堰桥人社迅速行动,除窗口必要留守人员外,其余分成三小组全部深入企业宣传、落实政策,继续做好“话务员”工作,走进辖区142家规上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了解企业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收集企业招工信息,宣传“惠八条”政策,各项补贴政策,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能力,扭转“严寒”困境,携手步入春季“暖阳”。 

  “疫情发生以来,为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大量惠企政策。在阶段性政策执行中,我们坚决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推进政策执行上下贯通、有效落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定支持。”堰桥人社所所长高德珍介绍。堰桥人社所及时办理“惠八条”政策交通补贴71名,防疫防控补贴31名,发放金额6万余元;发放普通稳岗补贴1917家,669万余元;应急稳岗补贴53家,66万余元;困难稳岗补贴4家,2663万余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06人,10万余元;岗前培训补贴1305人,39万余元。“在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我们正在为资金发愁的时候,会计告诉我,企业的困难稳岗补贴2000多万已经汇到了公司账户,真是雪中送炭,解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啊!”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负责人说。 

  “执行力”精准到位,将就业稳岗进行到底 

  今年,堰桥街道党工委在全街道推行“2020执行年”专项行动,人社所全面贯彻,主动作为,形成良好干事创业氛围。疫情期间跟踪企业退工情况,加强宣传稳岗措施,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疫情中,堰桥人社所主推网络招聘保就业,积极加强与用人企业的密切联系,掌握企业缺工多少,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做好“点对点,一对一”的衔接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区级、街道网络平台,举办多期“春风送岗·梦系堰桥”网络招聘活动,引导农民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与求职,期间辖区规上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发布岗位信息350个,促成求职成功约110人,网上招聘信息平台浏览点击量达到1万多人次。 

  针对部分企业符合复工复产条件,订单也不缺,但外地员工回不来,疫情期间没地方可招聘等导致缺员工的情况,堰桥人社所与园区劳动力资源市场取得联系,利用市场成熟、人员集中的优势,为无锡环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举办了线下“一对一”专项招聘会,企业防疫主管说道:“整个招聘专场,我们都严格把关,进场人员必须戴口罩,持本人身份证、‘锡康码’扫码显示为绿色,经体温测量、消毒后方可入场,且相互间隔1米。现场提供岗位27个,有15个岗位找到了合适的工人。”堰桥人社所还积极组织企业职工“点对点”返岗,集中接回陕西勉县、湖北麻城等地在堰桥辖区务工人员,有效解决了劳动者求职困难、用人单位招工难的问题。同时为辖区内失业人员、残疾人、大学生、退役军人提供精准专项招聘会,其中政府推出铁骑、辅警、保安、城管等公益性岗位100多个,30家民营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315个,进场应聘人员约达320人次。 

  “抓重点”保量质齐升,将高质量创业就业进行到底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势主导战略,人社所特举办“青春展风采·创业赢未来”创业大讲堂活动,为广大创业者碰撞思想、展示风采、对接资本搭建靓丽舞台,从中优选20多家企业参加“创响无锡”创业论坛活动,积极助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推动更多创业者投身创业实践,实现自己创业梦想,其中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租金补贴40人。堰桥人社所还积极推广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今年新增办理贷款15人,395万贷款金额正在审批中。 

  开展大学生“阳光就业”活动,为大学生做好政策解读、就业形势分析等工作,为大学生了解企业、接触社会搭建平台,为他们求职就业打下牢固基础。今年,堰桥人社所发放大学生租房补贴124人10万元,开发地铁运营公司就业见习岗位50个。着手在各社区建立辖区失业人员状况信息库,全覆盖掌握街道内失业人员的动态信息和求职需求,并开展对应的就业援助活动,进一步扩大就业人数。 

  围绕就业困难人员、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班,2期共有140人参加培训;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推荐新宏泰和梦燕制衣2个企业认定备案;计划在朴业橡塑、和家光能开展智能制造培训班2期60人;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 

  “仲裁庭”搬到家门口,将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到底 

  人社所通过走访排查,了解企业工资发放情况、发放周期、数额等问题,掌握各用工单位的用工人数、社保缴纳以及是否拖欠工资等情况,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大力宣传“110”、“12333”、“12345”等维权渠道,进一步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资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出现欠薪苗头的企业做到“第一时间”预警上报,定期做好跟踪回访,防止引发群体性欠薪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已调解劳资纠纷144起,涉及金额212万。 

  人社所为了解决辖区内小企业众多、职工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劳动关系争议案件持续增多的实际情况,将“仲裁庭”搬到了企业、百姓家门口,建立“阳光”仲裁三确保制度:确保仲裁庭的长效性,选派认真负责的青年与区仲裁对接,学习法律知识和交流,参与区仲裁庭工作,积累开庭经验;确保仲裁庭的服务性。邀请司法、工会作为特邀调解员协同开展工作,司法对群众进行法律讲解,工会代表企业员工提出诉求,完善巡回审判网络;确保仲裁庭的宣教性。庭审中,法官运用法律、道德、伦理、情理等多元调解方式,做好当事人的疏导工作,做到定纷止争。庭审后,结合审理案件进行释法说理,由点及面分析法律后果,提示法律风险,耐心回应当事人的疑问和旁听群众的提问,来探讨企业如何规避风险规范用工,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堰宣) 

责编:惠山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