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2025-02-11 09:53:00  来源:新华日报  

牢记嘱托、开拓进取,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5年来,扬州市民政系统着力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健全公益惠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基础性”民生建设;着力打造普惠乐享的民生保障体系,深化“普惠性”民生建设;着力强化暖心高效的民政服务体系,深化“体系化”改革要求,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大局。

这张沉甸甸的“成绩单”,托起了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稳稳的幸福:近年来,全市支出各类民政事业发展资金60多亿元,有效保障了民政事业的发展需要;扬州市殡仪馆获得“全国殡葬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广陵区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扬州市福利中心被授予“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扬州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省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市民政局“‘3+养老’入手 扬州老人颐养在社区”“扬州‘三个聚焦’打造颐养幸福圈”“打造老年友好型‘颐养之城’”等项目获评中国民生论坛2020年、2023年、2024年“民生示范工程”;联合扬州大学设立省内首个地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出台《扬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扬州市老年人优待条例》;顺利承办全省首届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大赛。

民生保障更加暖心高效

扬州市各类困难群体保障稳步提标扩围,低保和临时救助制度日趋完善,全市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急难情形快速响应救助、动态监测预警、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特殊情形暖心会办联办等5项长效机制,率先建立社会救助“容错免责”机制,在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领域建立“一事一议”工作机制,防范漏底风险,擦亮“扬帆共济、慈救同州”名片。

深化“慈善+救助”模式,引导慈善资金累计为2万人次困难对象购买“江苏医惠保”,开展常见病常用药品援助和特困人员住院照料护理补贴,建立起多维度助医矩阵。深入推进民政部“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探索形成“四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全省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试点,累计建成89家未保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创建25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

养老服务更加普惠优质

为不断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自2017年起,扬州市将颐养社区建设作为人大常委会决议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累计建设完成颐养社区235个,基本实现主城区社区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10个社区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7个老龄友好型社区建设单位通过省级验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印发《扬州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不断丰富为老服务供给。2022年,荣获全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

为强化兜底养老保障,扬州累计投入约1.7亿元实施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建成6个县级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3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64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如今,扬州市基本养老服务逐步健全,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29个,床位2.41万张,建成1416个养老服务站点,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开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约5000张;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惠及近21万老年人。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普及培训工程,累计培训老年人14.7万人次。连续3年举办全市“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

在强化品质养老供给方面,扬州始终创新探索,培育和引进品牌养老组织35家,57个养老机构引入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强化医养融合发展,建成医养结合机构32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合作89对;强化国企示范引领,推动组建扬子江康养集团,以此为平台打造市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适老化生活体验中心、“颐扬小馆”助餐连锁点等,有效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连续6年,实施老年人精神关爱项目231个,惠及12万老年人。

社会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为深入开展婚俗改革,仪征市入选第一批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江都区入选第三批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2022年扬州获得省政府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督查激励表彰。高邮市入选第一批江苏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地区,广陵区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地区。各级殡仪馆取消个性化服务项目13个,合计减收费用530余万元,公益性殡葬设施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公墓价格明显回落,殡葬服务惠民属性凸显。新(改、扩)建53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推动殡葬服务供给更加均衡可及。扬州市还成功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社会治理更加充满活力

社会治理激活一池春水。扬州市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政商桥”协商服务机制,设立“行业协会商会之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协助省民政厅承接民政部“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观察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5家社会组织获得“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建成“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5个。

全市目前现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4699个,其中社会团体207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603个,基金会25个,共有5家社会组织获得“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称号,5家社会组织被评为“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地名普查工作获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51个地名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5个地名入选省级红色地名,“扬州历史地名在新时代复活”系列活动获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第一名,高邮市获评“乡村著名行动”省级先行区。

全市共有慈善组织70家,具有公募资格的14家。打造“5·19慈善一日捐”品牌,连续23年开展募捐活动,慈善组织净资产、慈善捐赠收入、慈善支出金额实现稳步增长。6家捐赠企业或单位、11位慈善行为楷模或优秀慈善工作者、3个慈善项目、3家慈善组织获得江苏慈善奖表彰;扬州还被民政部评为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慈善城市,连续两届进入中国慈善联合会评选的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30名。 苏民萱

责编:舒馨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