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乡”名单公布啦,咱们村也在里面!”“开心!但说实话,在我意料之内,不然怎么叫花山村!”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江阴云亭街道花山村榜上有名,喜讯传遍了村中每一个角落,村民的“底气”何来?近几年,花山村因势利导,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大美花山”,实现了从“江南第一古城”到“国家森林乡村”的蝶变。
花山现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3800年前。现在的花山村,由原花山村、花东村、东风村三村合并而成,西屏花山,北据绮山,境内留有花山遗址和古佘城遗址,其中,古佘城遗址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而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城”。“从‘古’到‘新’的改变,并不是说完全抛弃‘古文化’元素,相反,我们还把‘古韵’作为特色来打造。”花山村党委书记朱雪春说。
走进花山村,满眼皆绿。“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就像是一方世外桃源,别有一番情趣。”每年的三四月份,不少市民都会带家人到花山的森林公园放松心情,这个面积约五千多亩的公园是江阴当地独一无二的绿色氧吧,也是花山村最亮眼的生态名片。“在辖区内江阴市的应急备用水源地通水后,这里更是改天换地、变了模样。”作为土生土长的花山人,村民们也经常会去绮山附近走走,“过去是脏乱差的废弃荒凉矿状面貌,现在是一方氤氲的飘缈绿洲、世外桃源。”
花山村的“绿”不仅仅只存在于山水之间,还布满了村民的家前屋后。走进花山村的自然村前姚家村,沿着绿树成荫、繁花绽放的乡间小路行走,美丽的田园风光呈现眼前。2017年,前姚家村在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后,增加了村庄绿化面积1800多平方米,形成了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同时,村内还通过家河清淤工程,对淤塞河塘进行清理并修建驳岸,达到了“水清、河畅、景美、岸绿”的整治效果。
花山村的“绿”不仅仅只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更多的还留在了花山人的心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花山人把他们心中的那一抹“绿”绘在了画卷上。除了徐惠君、陶鎏霞两名书画领军人物,花山村还走出了汤仕兴、顾国桢、陶进龙等一批农民书画家。2007年、2009年、2018年和2019年,花山村还先后在江阴、南京、北京成功举办画展,开创了农民书画作品进县城、上省城展览的先河。以此为基础,村里的书画特色校外辅导站、书画苑开办得有声有色。
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生活在花山的村民越来越有幸福感。目前,花山村村级收入稳定在1200余万元,村民福利也稳步提升,每位村民福利可达570至7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200元。不仅如此,花山村还建立了福村宝医疗互助体系,运行两年来以来,已累计为村民补助83万余元。国家森林乡村、省美丽乡村、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省健康村、省水美乡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一项项荣誉背后,都在印证着“花山村要打造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这一希望已经照进现实。
(朱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