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在得知海安高新区谭港村现役军人唐君驰援武汉的消息后,该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带队登门看望慰问唐君的父母。驰援的背后是一段现役军人放弃探亲休假、推迟结婚登记、勇赴“疫”线的感人故事。
今年34岁的唐君,2003年从海安高级中学毕业,经历过“非典”的他立誓学医治病救人,于是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被顺利录取。读了10年医学后,加入东部战区总医院工作,成为一名主治医师。
今年腊月廿九,唐君带着未婚妻回海安探亲,原计划定在正月初九登记结婚。大年三十与家人吃好团圆饭,接到部队命令的他悄悄收拾好行李,正月初一没有来得及走亲访友,就急匆匆赶回总医院整装待命。他主动递交了请战书:“无论生死,决不后退!”
2月2日,唐君乘军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成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骨干队员。作为进入“红区”的一线医生,唐君既要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又要安全防护确保“零感染”。而这一切,千里之外的父母却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每次与父母通电话,唐君叮嘱他们要少出门,做好防护。直到2月29日,母亲电话里追问他,登记结婚的事办好没,实在不好隐瞒的唐君才告诉家人,自己在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对家人十分愧疚的他,把两人的结婚照发给父母保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军医的革命本色。想儿子的时候,就看看我们小两口的照片。”
在唐君家,海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与唐君的双亲促膝交谈,送上慰问金、鲜花和水果等,通过手机与唐君视频连线,表达崇高的敬意。父亲唐昌明、母亲顾稳珍对聚少离多的儿子唐君很是心疼,想到他隐瞒家人上了前线,母亲顾稳珍泪水盈眶。但作为军人家属的老夫妻俩非常支持儿子的工作,每次通电话都鼓励他要好好工作,保护好自己。
唐君说:“同为军人的未婚妻很理解,年迈的父母很支持。希望早日结束战斗,重新回归到幸福又忙碌的生活。”
本报通讯员顾华夏 李海莲
本报记者王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