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80后”医学博士志愿者在京抗“疫” 他用温和的男中音为每位入境人员送上温暖
2020-03-27 10:17:00  来源:南通发布  

“来北京12天了,每天都收获着不一样的感动。作为一名特殊的志愿者,我很开心也很自豪能够为广大入境和归国人员提供志愿服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今生最难忘的记忆。”26日,记者连线南通市涉外防控组驻京专班成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汤卫春时,他这样激动地说。

中共党员,英语六级,有出国研修经历,“80后”,身体素质好……正这些要素叠加,让汤卫春向院领导的主动“请战”十分顺利。“目前我在南医大博士在读,因为疫情的缘故,学校延期开学,我正好有时间参加这场特殊的战疫。”3月14日,他匆匆告别刚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带着满腔热情前往北京,加入南通涉外防控组驻京专班。

在驻京专班内,汤卫春被大家称为“百搭博士”,因为他有求必应,什么事都难不倒他,所以非常抢手,各个小组都想要他。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他全副武装上过一线,指导过个人防护,还是驻京专班唯一的保健医生。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对外不同部门的衔接,同时协调驻京专班内部不同工作小组之间的联络,此外每天配合完成入境人员相关数据的整理,定时上报。对做了十几年临床医生的汤卫春而言,这完全是一份全新的工作。是挑战,更是动力!他很快在具体的工作中找到了两者的互通性。“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我就制定出了一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这就像我们临床医生的所有诊疗都必须符合医疗制度和临床指南。正所谓,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汤卫春对入境人员的整个转运工作进行了梳理,通过流程再造,让驻京专班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队员们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又互相扶持、精诚团结。

“我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做联络员,每一位归国回乡的南通人入境后,第一个通话的人都是我。一般流程是国展中心江苏区的现场工作人员打给我,由我与入境人员逐一通话,询问和登记相关个人信息。”因为国际航班的关系,汤卫春的工作时间基本都是在深夜或者凌晨。由于白天的工作就很累,怕自己夜里睡得太沉,他每天都把手机铃声开到最大,“每次电话铃声响起时,我自己都能被吓一跳,明显感觉到心跳加速。”但即使这样,每次接电话前,汤卫春还是要快速地拍打下自己的脸或者掐一下大腿,用疼痛的刺激让自己快速清醒,然后尽量用最平缓的语调甚至是南通方言和对方交流。

“其实,我时常会从电话那头轻声细语的语气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丝丝怯意,我知道那是他们还不自信家乡人是否欢迎他们回家,而我是迎接他们的第一个人,我不想因为我一点点语调上的怠慢给他们带来任何的不安。”为此,细心的汤卫春充分发挥了他“暖男”的特质,他温和而礼貌的男中音,让不少入境归国人员都心生温暖。

每天晚上最多会接到5次电话,接完电话需要马上记录信息,然后在微信群通知到每一个工作小组,并且还要电话提醒相关队友注意查看信息……“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再躺下去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睡意,所以没有几天我的嘴唇就出现了疱疹。”但汤卫春表示,这些都不值一提,因为驻京专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机关干部、美小护、公安民警,甚至是外请司机,大家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入境返(来)通人员的平安默默付出,工作中的困难和身心的疲惫都不会击垮他们。

“这些天来,南通驻京专班细致入微的服务、环环相扣的流程,让很多的家乡人眼噙热泪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合影留念、短信感谢、微博致敬……”汤卫春说,只要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便是他和队友们所有付出的全部意义!(图片由南通市涉外防控组驻京专班提供)记者 冯启榕

责编:苏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