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毛主席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张謇等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不仅是“实业救国”开拓者,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他还通过一生不断地创造和实践,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廉政思想,涵盖诚信廉公、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勤俭为基、官德养成等诸多方面。张謇的廉政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在他所处的时代作出的显著业绩,使其在廉政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入研究张謇廉政思想和实践,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指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和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借鉴及历史启示。弘扬和光大张謇廉政思想,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从政之镜”。
思考之一:廉洁奉公是张謇廉政思想的灵魂,提升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
廉洁奉公,是张謇一贯提倡的,也是他立品、为官、做人的准则。他认为,人要能“尚气节、讲经济”,“人可以穷,可以死,不可无良”。张謇一生担任过多种职务,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张謇是大生集团的创始人,是拥有几十家企业的大资本家,还一直担任大生集团总经理,而大生集团是近代中国最重要、实力最雄厚的民营资本集团之一,但张謇“从开公司之时起,直到逝世为止,无论个人生活如何困难,也从未在大生账上挂欠一文。”也没给家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他的薪水、红利等大多投资到了教育、文化、慈善和公益等事业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张謇为镜,可以知荣辱。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正跑步进入矛盾凸显期、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利益格局纷繁复杂,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在红尘滚滚,各种诱惑纷纷、防不胜防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有张謇这样一面镜子,正言行、正内心,提醒自己扬正气、树新风、重操守。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重点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首先,应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微小之事抓起,时刻牢记“祸患积于忽微,小恶终成大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古训,在运用权力时,避免“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问题在自身发生。其次要慎待开始,把握好最初。任何违法违纪的发生,无一不是与当初不慎而湿了“第一脚”有直接关系。因此,面对权、钱、色等腐败因素的侵扰,领导干部必须坚定意志,牢记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丧失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掉一片民心。真正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自觉规范工作圈、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管住活动圈。第三,勿忘“慎独”。就是要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特别是在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小心谨慎,严于律己,守身如玉,把握好人生。切实做到全身心抵御腐败,全方位管好自己,在更加自觉地提升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平中不断光大张謇廉政思想。
思考之二:求实敬业,敢为人先,是张謇廉政思想的真谛,提升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是张謇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其治学笃实、创业务实、思想丰实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张謇无论担任何种职务,都能认真履行职责,并且都能以实为本,敢为人先,大有作为。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矢志不渝,他说:“謇老矣,为地方而死,完我村落之志愿,浩然无憾!”为我们树立了求实敬业,敢为人先的光辉榜样。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与时俱进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要注意克服保守的思想意识,过时的思想方法,树立新的、开放的思维观念,不为世俗所拘,敢为天下先,实现思想上的“破冰”,行动上的“突围”,更好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南通实践的新境界。二是要继续发扬“狼性”精神,为事业拼搏、为梦想前行,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仗”,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深入基层学真经、摸真情、谋真招,对上级的指示、要求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对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研究解决,对事关根本和长远性建设的重点工作,要紧紧抓住不放,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发创新创业,用铁的肩膀担负起人民赋予的职责,真正在求真务实中抓落实、抓成效。
思考之三:勤俭为基,任劳耐苦是张謇廉政思想的重要内涵,提升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保持高尚的人生追求。
张謇认为“天下之美德,以勤俭为基”,又说:“夫勤者乾德也,乾之德在健,健则自强不息。俭者坤道也,坤之德在啬,啬则之俭之本。”“唯俭也,故嗜欲简而啬其精神,唯勤也,故摩练习而坚其骨筋。以是为富之本,寿之门。”以勤俭为基,任劳耐苦为人生品格的张謇廉政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引领我们奋勇前行。领导干部应把勤俭节约作为从政的道德标准。一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金钱、物欲,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怀律己之心,除非分之念,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中,为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和奉献。二是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讲排场比阔气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虽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杜绝。据中纪委有关资料显示:仅201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1万起,处理党员、干部8.6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6万人,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在生活上艰苦朴素,自觉与群众同甘共苦,是我们的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保证,就必须过好生活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约束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用广大群众的期望和意见反省自己,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增强抵御各种腐朽生活方式诱惑和腐蚀的免疫力。三是树立良好的人品官德,自觉克服个人主义和名利思想。领导干部只有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才能把自己的职位作为为人民奉献的岗位。
思考之四:为民情怀,造福一方是张謇廉政思想的实质,提升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意识。
张謇曾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认为,宁可不做官,也不能枉担虚名;宁可不做官,也不能当一名庸官;要做就应尽全力去做,要做就要做于国于民有利之事。张謇的作为在那个时代广为人知,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强化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意识,应当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领导干部天职的思想。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福祉作为不懈追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二是要堂堂正正做人,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切实解决好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领导干部做了官,但却把做人丢到了脑后,或者为了做官,不惜放弃做人的准则。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这些官德缺失的严重问题,要始终坚持平等待人,做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弟,始终坚持光明磊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满意。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踏踏实实做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着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善解民之忧,善纾民之难,善兴民之利,善乐民之心的人民公仆。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自觉做“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难我帮”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增强与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高度自觉,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