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海门区余东古镇的年味越来越浓。走进老街,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蒸糕、蒸馒头,挂灯笼、贴春联……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渐入佳境。
古镇上有一条长达800余米的老街,是南通地区保存得较为完好的一条石板街道,明清时期的建筑保持着初建时的明洁和幽远。如今,老街中还有20多条巷子,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巷名。行走其间,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幽深与古朴。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像是这座古镇的守护者,守护着她的安宁,也照亮行人的路。
对于古镇居民来说,过年是从“晒肉”开始的。选用本地特色酱油、白酒、砂糖等调味品手工灌制猪肉肠,灌入肠衣后,风干晾晒。再晒点腊鱼干,满街飘香的腊味成了古镇的独特风景。腊肠,以蒸食为佳。刚出锅时,泛油透亮,瘦肉粒呈枣红色,条纹均匀,还带着一股甜香味,咬一口,汁水从牙缝间蹦出,是家喻户晓的一道“硬菜”。
蒸馒头是当地人擅长做的事,娴熟的动作,忙碌的身影,男女老少,合作默契,普通的面团在他们手中变幻出各种造型,大家说说笑笑,就是新年将至的喜庆和幸福。把“酵条”切成一片片厚薄均匀的馒头片,天晴时铺在芦帘上晒干。一蒸便还原成了软绵松爽的馒头,过粥或过汤,百吃不厌;长辈们也偶尔把馒头干在油锅里炸得金黄透酥,一口咬下去香香脆脆。
红印糕是余东人过春节的一大标志。因为“糕”与“高”谐音,含有“红运高照”之意。由于制作工序较为复杂,过了腊月十五,人们就开始为蒸糕做准备。糯米提前浸泡打磨成粉,由老街手艺人在印板上雕刻“福禄寿喜”等吉祥文案,上汽蒸前再用食用色素嵌入字模凹槽内,清扫蒸格上多余的米粉,大约蒸10分钟,好吃又香糯的红印糕就做好了。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浓烈的年味儿与古镇散发的气息融为一体,温暖着人们的心田。(通讯员 陈娇娇 记者 陈静 图丨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