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你我携手,筑牢家门口的防疫屏障
南通市崇川区近万名志愿者坚守在基层一线,为防疫默默贡献力量——
2021-08-05 08:11:00  来源:南通日报  

“你好,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没有智能手机,您可以到社区去打个证明。”……类似的提醒,在南通市崇川区各小区出入口,志愿者们每天不知道要说上多少遍。

第一时间升格指挥体系、第一时间广而告之、第一时间精准排查、第一时间强化管控……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曾经在去年铸就全省“唯一本土零感染”纪录的主城区,在总结去年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得到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崇川区近万名志愿者走上疫情防控岗,成为基层防疫的重要力量。“志愿红”成为主城区最靓丽的色彩。

他们用汗水诠释担当

“您好,给您测个温,顺便出示下健康码和行程码。”在崇川经济开发区青龙桥社区过渡房出入口,77岁的吴汉成仔细查看每一个出入居民的两码。这是他第二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了。

“过渡房里都是老年人,我不上谁上!”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安心,吴汉成把好安置房的“安全门”,一丝不苟地为外来人员量体温、查两码。过渡房有的老人需要进出药店、菜场却没有智能手机,吴汉成主动向社区提出,为这些老人打印健康码,放入卡套供大家随时使用。

志愿者们既要当好宣传员,又要当好劝导员,还要成为服务员和“守门员”。炎炎烈日下,为何甘受这份苦和累?来自幸福街道的受资助困难学生小烨表示,街道、社区曾经给了自己很多关心和帮助,她要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家住虹桥街道虹桥社区的金婚夫妇周声、马瑞麟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报名成为志愿者帮老人办两码,他们希望让更多的老人出行更便利……

答案各不相同,但拳拳之心都一样:用自己的奉献,扎好抗疫防护网。

他们用专业当好“守门员”

“我是一名护士,去年曾参加过应对新冠疫情的专业培训,我愿意到春晖社区防疫一线做志愿者!”蒋丽在志愿者申请书上这样写道。

蒋丽是市中医院骨科的一名护士,2020年春节前夕,有着14年护龄的她,主动报名成为崇川区第一批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医务人员,在武汉奋战了两个多月。

8月3日晚,记者在文峰街道春晖花园北大门门口看到蒋丽,她正耐心地提醒来往居民出示两码。“最近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吗?”“有没有咳嗽、发热症状呢?”蒋丽手拿测温枪,在测温的同时,随口问了几句。看似闲聊的过程,在她看来则十分重要——除了体温以外,可以对进入小区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疫情防控至今,白天,蒋丽忙碌在中医院与南通开发区疫苗接种点,下班后,她又准时出现在志愿服务点位。别看她身材瘦小,查码测温的认真劲儿,让一些嫌麻烦、不愿出示双码的居民也纷纷点赞。

“既然当了志愿者,就要在岗在行在状态。”唐闸镇街道新华社区新华三村居民吴玉辉坚持早上7点到晚上7点,12小时在岗,每天跟社区干部和物业保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66岁的她还向社区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要按照申请书上写的去做,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们说这个岗位更光荣

12时30分至14时,一天中最热的时段。这也是新城桥街道濠景园社区志愿者潘美兰的值守时段。“中午人不是很多,大多是送快递的和出租户,我们就负责量体温、查两码。”擦掉脸上细密的汗珠,潘美兰笑眯眯地说。

潘美兰是新城桥街道招募的首批防疫志愿者,68岁的她退休前是南通轴承厂工人,是一位老先进,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退休后,她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去年年初的疫情防控,潘美兰也是志愿者。“那时是战严寒,现在是斗酷暑。”她说,此次报名她主动挑选了这个最热的时段。“我是劳模,更是党员,在国家、社会需要的时候,理应在最艰苦的时间值守。”其实,几年前她曾做过肾脏手术,身体一直不大好,但志愿服务却从未缺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潘美兰”式的志愿者。坚守在城东街道板桥社区卡口的“江苏好人”王慧、蔡震国,夜晚协同虹桥街道工作人员查验出入人员的老报人、老党员范计春,参与核酸检测服务的钟秀街道中心村社区退伍老兵、企业家沈健……此刻,他们褪去各种社会身份,成为一名普通而光荣的志愿者,兢兢业业值守在防疫一线。

(记者 袁晓婕 陈可  仇禅慧 江姝颖  实习生 王秋乐)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