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七十一年前,他们战斗在长津湖
——三位志愿军老兵追忆抗美援朝的那段烽火岁月
2021-10-27 09:14:00  来源:江海晚报  

黄文新近照

宣真的勋章和证书

许胜与爱人1949年8月合影于上海

许胜近照

去年,南通有1600多名曾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收到了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今年,电影《长津湖》让大家更加了解战争的细节,震撼于战士们为了今天的和平年代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记者寻访了几位亲历长津湖战役的老兵。

许胜:

我们把仗都打完了 后代就不用打了

“我叫许胜,是一个战斗口号,许胜不许败!”出生于1926年的许胜今年已经95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讲起长津湖战役时更是难掩激动。

1944年,参加新四军抗日,后被调入三野九兵团;朝鲜战争爆发后,许胜所在的三野九兵团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1950年年底,第9兵团跨过鸭绿江,隐蔽地进入东线长津湖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上面一声令下,我们根本来不及换装就要出发,白天我们隐蔽着,晚上就翻山越岭。大家都心往一处使!”许胜一边比画,一边讲述长津湖战役中和战友一起并肩战斗的故事,“没有足够的冬衣,粮食也不够吃,我们就设法拣野菜和大米煮稀饭,不少战友都被冻伤甚至冻死了。”回忆起牺牲的战友,许胜的眼眶湿润了。

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同样恶劣。许胜当时在九兵团机要处,日常工作是起草电报、接听电话、整理文字,“我用钢笔写字,有时刚写几个字墨水就冻住了,要哈几口热气,才能继续写。”许胜说,毛泽东同志视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而他打仗拿的就是“笔杆子”。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去打,把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了。”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经典台词。正因为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许胜更珍惜现在的和平。1983年从原南通纺织工学院副院长的岗位离休后,他发挥余热,到学校、机关、社区讲述革命故事,向下一代宣传革命思想、革命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他对下一代的寄语。

宣真:

即使牺牲在冰雪中 也要耸立在阵地上

当得知医院老年科的住院病人中有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老战士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青年党员代表特地买了鲜花去看望,表达敬意,也听老人家讲讲当年的故事。

宣真是从通州区四安农村参加新四军走出去的,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抗美援朝中,任第9兵团20军59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的宣真,于1950年11月27日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尽管已96岁高龄,双眼半失明,两耳听力也在朝鲜战场中因炮轰声受到严重损害,但回忆起那场惊心动魄的长津湖战役,他仍然记忆犹新。

老人回忆,71年前的长津湖战场,英勇的第9兵团战士在近零下40摄氏度的暴风雪天气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打败了美军,在东线战场一举把敌人赶回三八线以南,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打下坚实基础。那时天气恶劣,为躲避敌机侦察,战士们需要昼伏夜行,行进难度极大。途中,队伍需要翻过海拔2125米的牙德岭,天寒地冻加之抗寒物资匮乏,给战士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翻山途经一段矿山小铁轨时,由于需要攀爬,战士们的手碰到铁轨皮肤就会剥脱下来,加之铁轨上结满了冰,无法抓取,战士们只能将毛巾裹在手上,强忍酷寒,一个拉一个地往前爬,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许多战士的脚趾甲被冻坏了,甚至有些人的脚掌都被冻得完全坏死,但他们仍要求继续参加战斗,卫生员们不得不逼迫着他们进行手术。有些战士牺牲后在阵地上成为冰雕,手里仍紧握武器保持战斗姿势。战士们无一人胆怯,无一人后退。”老人激动地说,即使牺牲在冰雪中,也要耸立在阵地上。

宣真的话深深震撼着青年党员们的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坚定了立足岗位发光发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信念。

黄文新:

如果当时会开飞机 我会上天跟敌人拼

在黄文新老人家的客厅里,最醒目的地方挂着一张他九十大寿时拍的全家福,“我是幸运的,活着从战场上下来了,现在儿孙满堂”。

黄文新去朝鲜战场的时候才19岁,是第9兵团20军警卫营的一个副班长。从昆山坐着火车一路北上,大家都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直到在锦州下火车,看到墙上的标语才知道,要打仗了。

“那时候的伙食,就是一天一个土豆,可早上发到手上,大家也不敢吃。”黄文新回忆起在长津湖战场上的情形,情绪激动,“白天是敌人的时间,要看好;晚上,我们要出发打仗之前吃个土豆,才有力气打仗,有时候土豆冻住了,就放在衣服里焐一下再啃,有时候,炊事员烧好土豆都送不到前线,在半路上就牺牲了,我们就连土豆都吃不上。”

因为缺少御寒物资,很多人都冻伤了,脚上也没有棉鞋,只有一双发的回力鞋,“耳朵冻得没有办法,就把帽子里面的棉花抠出来包住耳朵,还是有很多人冻得脚锯掉、耳朵冻掉。”黄文新说,即使这样,伤员都送不到后方。“那时候死了很多人。我们在一个山里埋葬了很多战友,一个接一个,大概有两三里那么长。”黄文新红着眼眶说,但那时候没有人退缩,因为身后还有四万万同胞,“谁都没有想活着回来。”黄文新说,出国前营长在兖州讲话的时候,有很多人,等长津湖战役打完,全营集合的时候,营长哭了,一半人都没有了。

“敌人也是人,他也怕死,但是你比他凶狠,他就怕你。”黄文新说,虽然当时我军的武器差,但是一场仗打下来,就成美式装备了,“敌人的棉衣也很厚,仗打完了,他们就弃帐篷跑了,留下了帐篷、鸭绒被、睡袋等物资。”

黄文新回到祖国的时候,已经是1951年了。后来,部队招录飞行员,黄文新因身体素质好,被选入了空军。虽然因为文化程度低,最终没能当上飞行员,但仍留下来学技术,“如果当时我会开飞机,我会上天跟敌人拼。”

(记者冯启榕 何家玉 杨大业)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