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小区虽然是安置小区,但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最近还装了几个‘黑科技’,住在里面幸福指数真的蛮高的。”28日,走进世濠花园,居民葛剑云不无骄傲地对记者说。葛剑云所说的“黑科技”,是今年社区安装的防高空抛物检测系统、智能地磁、电动车智能充电棚、车牌识别等小区智慧化管理设备。
小区插上智慧“翅膀”
安置小区世濠花园有3500多户居民,高空抛物行为时有发生,但溯源难一直是管理的痛点。今年,世伦桥社区在世濠花园17幢安装了防高空抛物监测系统,无论是不慎被风吹落的衣物被褥,还是扔下的烟头杂物,通过监控视频都可以一一明确到户。“这组摄像头不仅为社区后续处理问题提供了抓手,也对居民起到了提醒和警示作用。”社区网格员阚天峰说,高空抛物摄像头安装后,居民散步再不用担心“头顶上”的安全了。
乱停车也是安置小区的老大难。“地下车库空荡荡、路边停得满当当”,曾让世濠花园居民头疼不已。在智慧化改造中,小区在消防通道等重要地段设置了智能地磁,只要车辆乱停,就会触发自动报警,物业公司、邻里网格员、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便会接到通知,提醒业主将车辆移走。根据物业公司统计,自从引入智能地磁,小区地下车库增加了400余辆车辆停放。
智慧手段助解管理难题
安置小区由于物业管理力量、居民生活习惯等原因,长效管理中往往面对比商品房小区更多的问题。同和嘉苑是一个安置小区,居民超过一半都是老年人。国胜社区党委书记成烽表示,智慧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安置小区监管人手的不足。
国胜社区是崇川区“平安前哨”工作站试点。网格民警邵长生介绍,国胜社区辖区内分为7个网格,常住人口约1.6万人,流动人口有6000多人,人口管理压力较大。以往,这些都要靠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用“铁脚板”走访出来,现在社区警务融入全要素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后,居民信息会录入警网融合系统,为管理带来极大便利。
改变生活习惯方能治本
“电瓶车禁止入内,启动电阻装置。”推着电瓶车进入观河华府20幢电梯,头顶摄像头立刻发出警报,这是今年新胜社区引入的电动车梯控阻力系统。据初步统计,小区内共有2000余辆电动车。居民自家车库位于居民楼地下,且由于坡道设计等原因,不少居民选择将车随意停在楼下,充电就采用“飞线”。为改变这一问题,社区采取了“堵疏结合”方式,一方面试点梯控阻力,一方面在小区内寻找合适点位设置充电桩。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社区干部和物管人员表示,现阶段将解决安置小区长效难题完全交给智慧化手段仍然很难。最现实的是资金难题。以观河华府为例,要在全部楼幢安装梯控阻力系统需要约20万元,无论居民自筹还是启用公共维修基金都存在现实困难。最难扭转的是居民习惯。部分安置小区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但因居民觉得“不方便、泄露个人隐私”,处于闲置状态。改变居民生活习惯仍是最现实、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记者 袁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