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市:建设文明城市,点亮文明之光
2022-08-18 09:50:00  来源:南通日报  

群策群力齐动员 文明创建共参与

“先生、女士,您好,请下车。为了您的人身安全,骑电动车时请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8月16日,暑热炎炎。通州区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的数名交警仍在江海大道、新世纪大道交叉路口宣传安全骑车常识。今年来,通州组织开展了电摩驾乘人员佩戴头盔专项治理,共查处非机动车违法16700余起,其中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及驾驶非机动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多发。

“先生,你好,垃圾要扔在垃圾桶里,不能随便乱丢,路口往前约10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前面是红灯,请你停到停车线的位置,等绿灯再走”……“文明啄木鸟”志愿服务队也不惧“烤”验,坚守在主要交通路口、居民小区、商超市场等进行巡查,劝导群众爱护环境、文明出行。

文明城市建设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的全面检验。通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考核到人,按照“特色引领、打磨精品、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可学习、可复制的示范点,通过品牌示范带动,互相借鉴学习,全力提升全区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

同时,镇街、部门组建了一支由400多人组成的“文明啄木鸟”队伍,针对文明城市建设重点领域和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进行巡访、调研,并加强宣传引领,区、镇、村三级合力宣传文明城市应知应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网上有奖问答,共计发放60万份宣传折页和15万把扇子,营造了全区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老旧小区换新颜 百姓生活更舒适

“现在进入小区,心情特别舒畅,原来盘旋在小区上空的‘蛛网’,现在全部消失了。经过雨污分流、路面维修、外墙面出新等改造,老旧的希望苑焕发新生机,大伙儿别提多高兴了。”陆文博是通州区金新街道希望苑小区20多年的老住户,对小区每一处细微的变化如数家珍。

杂乱无章的“飞线”,横跨小区上空,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安全隐患。通州区住建局、金新街道办事处、金南社区居委会三级部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联合区通建办、区水务公司、南通华润燃气、南通市通州供电公司等部门,通过实施供水、供电、供气管道及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等线路改造,重点整治了墙面线管杂乱、废弃线管未清除等各类不规范问题。

希望苑小区始建于1998年,是一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因年代久远,希望苑小区管网老化、居民停车难、“飞线”等问题突出。2021年,通州区政府将希望苑、景怡花苑、八角亭东二区等小区纳入老小区改造工程,投入3000万元,进行屋面维修更换、外墙立面出新、刷防水涂料;新建雨污水管道、供水管道、燃气管道;新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增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并进行路面维修、加装电梯等改造;同时,将“飞线”整治纳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1192万元,分三批对全区1969栋居民楼进行布管纳线,目前,第一批646栋已经完成整治。如今,走进希望苑,柏油道路开阔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划一,健身广场便民惠民。

小区改造后,如何保持良好的环境成了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陆文博说,此前小区一直由业主委员会管理,现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伙儿都期盼有物业公司入驻,实现物业市场化运作,巩固改造成果、落实长效管理,真正将小区建好、管好,提高小区群众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

农贸市场大变身 保供居民“菜篮子”

16日上午10点,走进南通高新区腾众农贸市场,货物摆放有序,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且分区明确……“以前这家农贸市场乱糟糟的,环境又差,门口也不好停车,虽然离我家骑电瓶车只要5分钟,但我们很少过来买菜;现在市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蔬菜、肉的种类也很齐全,我也不用舍近求远去其他菜市场了。”对于如今的市场环境,市民蒋女士忍不住点赞。南北干货副食品店店主吴万兰也表示,市场环境好了,来买菜的居民多了,他们的生活也更有了盼头。

腾众农贸市场由个人投资建造,建成于2012年。市场建成初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和设施设备落后等原因,市场环境脏乱、生意萧条,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2021年年初,通州对整个市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市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120个固定摊位及30个自产自销摊位。目前,市场内已有70户经营户入驻,满足了周边近10个小区的“菜篮子”供应。

小市场,大民生。农贸市场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从细节处入手,“精雕细琢”对第一集贸市场、腾众市场、新瑞市场、双皮桥市场等百姓“菜篮子”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一贸市场雨篷翻新、二贸市场蔬菜台板更新和停车场设置非机动车卡位栏杆,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舒心、买得放心。

在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和14个分局都有一个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去年,区市场监管局拓展特种设备‘天网工程’应用范围,在全区农贸市场全面铺开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非现场化监管,对市场内占道经营、乱堆杂物、乱扔垃圾等违规行为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做到监管全覆盖、问题早发现、违规早整治。”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副分局长龚飞介绍,这一全时段“天眼”,让农贸市场里的不文明行为和问题无所遁形。

停车难题得解决 群众出行更便利

在腾众农贸市场门口,有一片约7000平方米的空地,已经整齐划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上午10点多,车辆数目不多,却都整齐有序地停放在各自区域的停车线内。“以前过来买菜,门口的车停得乱七八糟,汽车寸步难行,连电瓶车都恨不得下来推着走,堵车简直是‘家常便饭’。现在大家都按车位停放,并且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了分区,进出再也不用怕拥堵了。”对于此次停车位规划整治,市民黄女士赞不绝口。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州全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6.8万余辆,且以每年约2万辆的速度持续增长,受基础设施、科技投入、文明意识、开发项目等因素制约,停车管理问题日益突出。2021年以来,围绕群众停车需求,改善镇域交通环境,通州区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步行踏勘了主城区15条主干道、9条次干道、12条背街后巷,制定完善《通州城区停车秩序整治工作方案》,本着“能划尽划、应划尽划”的原则,在整个主城区改造盲道18处,新增主次干道、背街后巷停车位泊位3161个、挡车器1015套,新建违停抓拍设备155套。

在本次停车泊位施划中,通州区公安局把日常群众反馈较多、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突出的老旧小区、沿街店铺、广场商超等作为重点改造对象,选择具备条件的支路划设停车泊位,既有力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又保障了通行畅通安全。“新世纪大道沿线餐饮、店铺众多,周边还有通州花苑、华德公寓等大体量的小区,停车需求很旺盛。经过实地勘探,我们在与新世纪大道相邻的支路华德巷新施划标准车位90个,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新世纪大道周边的停车难问题。”通州区公安局葛亚峰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联系执法局、交警中队、物业公司和居民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持续规范停车秩序,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它往往呈现在一个路口、一个电瓶车充电桩、一个停车位,甚至一袋米、一棵菜上。”通州区委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从党建引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提升社会保障上下功夫、做文章,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记者徐爱银)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