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长江水好“豚”先知
2023-06-06 09:29:00  来源:南通日报  

昔日“化工围江”,如今“江豚逐浪”。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长江南通段与江豚的缘分,从昔日“多年未见”到现在“随意偶遇”,母子豚、阖家欢、江豚群频现,成为南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印证。

“微笑天使”偶遇不难

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信誉和同事们,刚刚结束新一轮长江口长江江豚监测活动。监测人员乘坐考察船,从江阴大桥至圆陀角水域航行,以目视方式确定江豚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在开沙岛、狼山、团结闸、海永、圆陀角等处水域采集e DNA样品,进行送检分析。

“你能想象到吗,坐在船头,不时看到江豚跃出水面自由嬉戏。”南通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周玉香兴奋地说,“加入江豚观测和保护行列已是第4个年头,每次看到‘微笑天使’都难掩内心的激动!这两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偶遇不难。”

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嘴角向上的弧度……长江江豚因其萌态可掬的外形,被称为“微笑天使”,也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是全省长江岸线最长的城市,更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如今,这里成为江豚完美的栖息地。随着水质改善、渔业活动减少、水生生物资源量增加,“水中大熊猫”愿意“回家”了!

据了解,江豚喜欢生活在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湖泊以及有弯道、分汊和江心洲滩分布的河段。长江南通段自然岸线47.4公里,人工岸线118.7公里,自然岸线占比29%。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狼山江段和常阴沙江段,均为自然岸线,岸边有芦苇,干扰较小。

江豚逐浪,对于南通摄影爱好者管昊昱来说,是近年来不时出现的惊喜。2019年12月,他与摄友贾涛根、吴为民在滨江公园观景台,拍到了一度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江豚,此后几年间,他还拍摄记录下江豚的孕育、生长、新生……从前年开始,管昊昱多了一个身份——“长江下游江豚巡护联盟”负责人。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提出以及《长江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出台,江豚成为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的直接受益者。从滨江公园梵音广场向远处眺望,常常可见江豚逐浪嬉戏,于是市民把这里称呼为“江豚湾”。在“江豚湾”,几乎每天都有十几部相机,齐齐对准江面。拍摄者们全神贯注,手放在快门键上,眼睛紧盯取景框……他们和管昊昱一样,既是摄影爱好者,又是保护江豚的志愿者。“综合我们联盟的观测情况看,目前长江南通段稳定生活着一个江豚家庭,三口之家成为‘常住民’。”管昊昱对此如数家珍:2021年10月,在滨江公园梵音广场至海关码头一公里范围内,同时观测到12头江豚,属近年来个体数量最多的一次记录;今年3月,在滨江公园望江台同时观测到9头江豚集群活动,并记录到一头怀孕母豚。在日复一日的观测中,志愿者还看到过江豚捕食刀鱼的画面,两种珍稀动物同时出现,十分罕见。

“去年,我参与了全国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南通对江豚保护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说,区别于省内大多数城市,作为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南通是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分布的交汇点,近年来,随着长江南通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江豚在南通出现日趋频繁。今年3月,一头孕豚首次被发现被记录,“这意味着,长江南通段可能从江豚的长途旅行‘打卡地’升级为繁衍生息的家园。”

珍稀物种相继归来

随意偶遇的,远不止长江江豚。

今年“六一”前后,南通沿江沿海成了各种国宝级“宝宝”们的“秀场”:在如东沿海生活的“南通籍”麋鹿宝宝满月;“高居”铁塔上的东方白鹳宝宝空中遇险被营救;南通市区大港河畔,5只斑鱼狗宝宝首次与父母同框合影;滨江公园长江边,江豚宝宝跟在爸妈身边卖萌撒娇……

新生命,孕育新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对此,南通精彩作答。

“五山滨江片区的生态系统承载了南通城区绝大多数的物种,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在这里设立了南通首批生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样线样点。”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处长唐勇告诉记者。据观测记录,这里有稳定的长江江豚种群分布,规模在15-20头左右。跃动的江豚,是折射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风向标”。根据姜盟的科普,江豚是典型的“伞护物种”,它对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需求,人们保护江豚,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

越来越多的动物“作客”南通、“恋上”南通,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对沿江沿海鸟类进行同步监测。今年1-5月,南通观测鸟类超20万只次,其中,记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记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多种。

各类野生动物在南通“能见度”越来越高,可谓交出了南通乃至江苏持之以恒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成绩单”。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南通发布数据:全市物种数量从2018年的2234种提升至2022年的364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78种。2022年,南通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成功打造“两带多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实施一批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示范项目,五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全国典范。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既要黄金水道,也要绿色走廊。近年来,长江南通段再现多年未见之美景:水域生境明显改善,渔业资源有效恢复,多样性水平逐步提升,百里长江风光带绿意盎然的生态气息扑面而来。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关于在江海门户绘就“青绿江山图”,每个南通人都贡献自己的“一笔一画”。十多年前,市民张祖发带着家人及周边三四十户低收入家庭一起织渔网,生意红火时,每户每年增收万余元。《长江保护法》实施后,张祖发放弃了这门生意,自愿成为一名宣传员。从“捕鱼能手”到“普法专家”,张祖发用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带动一批又一批人加入护江行列。“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全面开启,南通提前一年完成长江渔民退捕工作,全市“洗脚上岸”的368位渔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部分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以全新的身份,拥抱岸上生活。

五山及沿江地区虽与中央商务区一路之隔,但这里曾经的景象是: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交错混杂,粉尘、异味、噪声污染严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通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为切入口,用“进与退”的辩证法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吹响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进号角。17平方公里的五山地区由此发生“沧桑巨变”。203家“散乱污”企业,该搬的搬,该关的关;危化品码头、集装箱码头,全部退出;数万平方米的违建全部拆除,居民小区重新规划建设。“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生态变革扎实推进,“城市伤疤”修复为“城市封面”。

大江作证,随着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南通将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秀美画卷沿着江海岸线尽情铺展。

(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