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破圈”共治助力“出圈”共赢
2025-02-13 09:52:00  来源:南通日报  

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001商业广场的24小时城市书房,常常能看到快递小哥刘宽的身影。刘宽来自海安墩头镇,大学毕业5年后投身快递行业,至今已有半年多。“每天早上6点就得开工,我只有一辆电瓶车,每4个小时就得充一次电。”刘宽说,等待充电的间隙,他就会来城市书房,喝口热水、翻翻书本,稍作休憩,这让他心里暖乎乎的。

这座24小时城市书房地处城市商业广场核心区域,于2022年7月免费对外开放,是海安首家智能化书房。自开放以来,它已接待市民6万余人次。

近年来,海安开发区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聚焦物业管理、电动自行车安全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与群众常态化、近距离的互动交流中,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和谐家园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共富之路,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党建引领“破圈”共治,基层治理“出圈”共赢的良好局面。

党组织引领

夯实共治共享基石

去年底,海安开发区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基层治理学习心得交流活动。立发办事处嘉麟社区党总支书记傅卜芬介绍,嘉麟社区通过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组建“我嘉服务联盟”,充分发挥“双业红、邻聚力”的自治主体作用,筑牢了社区共治共享的坚实格局。

在嘉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有一个别具特色的“红色嘉油站”,承载着就业、婚介等多项服务功能。其中,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24小时开放,白天设有两个公益岗位,夜晚居民扫码进入,可自助查询、输入招工及就业信息。

嘉麟社区工作人员邵建华表示,“红色嘉油站”成立一年多来,已有1000多人次前来登记。万星佳苑的郭阿姨就是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早餐店煮面条的工作,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一天能有六七十元收入。

曹阿姨义务红娘工作室于去年4月成立,由社区热心居民曹阿姨主持。她建立了两个群,吸引近千名青年男女加入,负责信息登记与发布,并从去年9月起,每周组织一次线下活动,目前已有40多对青年牵手成功。

海安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凝聚社区、物业、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五方资源力量,实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协同治理。

东城社区党总支依托“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与南通中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携手成立“红管家”。社区干部、网格员与物业管理人员每日穿梭于社区,及时解决居民遇到的问题。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会在定期召开的议事会上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中豪小区有2000多户居民,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建设充电桩成为小区的迫切需求。2023年,在建设充电桩过程中,部分业主对地面充电桩的设置存在异议。社区党总支书记带领工作人员逐楼宣传解释,最终在小区路面边上建成30多处70多个充电桩。小区居民郑亚荣感慨道:“社区在公共区域建设充电桩,方便了大家,而且充电4小时仅收一元钱,既实惠又便利。”

目前,中豪物业70多名员工中,有10多名党员,在东城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正积极组建党支部。

志愿红闪耀

融洽党群干群深情

在华泰美食广场,各类小吃琳琅满目,摊主涂香贵的生意十分红火。“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20多份鸡蛋饼,扣除每月1600元场地租金和原料成本,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涂香贵笑着说。

海安开发区企业众多,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旺盛的服务性消费需求。该区强化党建“网格”功能,构建“1+10+N”服务网络,将其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全力做好“富民增收”文章。

丰产村党总支书记秦小波介绍,村里部分村民家中有六七间闲置农房,通过村里牵线搭桥,将这些房屋统一租给园区企业作为员工宿舍。企业为员工发放租房补贴,员工个人只需承担少量费用。该村以“以工立村、以商富村”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党建联建、抱团发展之路,通过集体开发、转包租赁等方式盘活资源,发展“物业出租”经济模式,通过营业用房出租,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党员中心户曹连来家住华泰美食广场附近,他说,周边村民将房屋装修后出租,村党支部会派人上门录入群租房信息,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让租客住得安心。目前,广场周边有110余户村民依靠房屋租赁,每月能有两三千元收入。

近年来,海安开发区以“红色帮帮团”为依托,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志愿者,始终活跃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将便民服务搬到家门口。去年11月21日,海安市委常委、海安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城东镇党委书记张勇华前往西场办事处,调研西场集镇区校园周边安全整治等工作。戚庄村组织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社保协理员、社区医生等志愿者深入村组开展服务。86岁的洪大爷子女不在身边,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村红色帮帮团志愿者经常上门关怀,当得知他家无法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时,经办人员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西场办事处与常安纺织园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治理共管、责任共担的平安创建工作体系,联合派出所推动网格小组常态化进驻园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解决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去年,共协调解决企业困难30多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起。

信息化助力

推动管理减负增效

“去年夏天那场大雨,车库进水,水都快漫到电梯了。我在网格微信群里一说,很快就有人来处理。”七星国际城居民王峰对网格微信群赞不绝口。

七星湖社区下辖11个商品房小区,总人口2.1万人,还有354个商铺、3个专业市场和1个大型综合超市。社区党总支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16个网格微信群,打破“网格林立”的局面,实现“一网统筹”。通过引导居民加入微信群、下载App、关注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网格员能够及时采集、上报并实时更新基础信息,全面掌握网格内情况,同时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构建起“群众吹哨、网格响应、社区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够迅速得到处理和解决。

2022年,海安开发区投资2000万元打造农业产业服务联盟,实现了从育苗、栽种到智能化管理、无人机喷施农药与化肥,再到烘干中心与粮库、粮食一体化加工等环节的农田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在品建村,高标准农田里麦苗郁郁葱葱。种田大户朱华介绍:“田间铺设了管道,安装了精准灌溉智能化阀门,还修建了尾水回收池。现在用手机就能遥控泵站,精准控制水的进出和流量。”

“2023年,村里建成180吨烘干、仓储产业,服务面积达6500亩,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0.15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姜小亮说。高标准农田的信息化优势,吸引了杨柳家庭农场、杰锦蚕业农场、优鲜草莓园等特色农业项目相继落户。

近年来,洋蛮河村以“邻里党园”建设为契机,借助微信群等平台,让治理平台深入千家万户。通过这些平台,开通共建共治渠道,传播先进理念,加强居民“云交流”,让邻里间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小区治理。去年,该村开展志愿活动36次,举办公益讲座24场,组织文艺汇演6场,收集民意33条,调解矛盾纠纷12起,及时解决问题38个。

(记者 赵勇进通讯员 丁勇 徐艺)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