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一纸冰冷的诊断书如同一声惊雷,彻底击碎了林秀兰一家平静而温馨的生活。21日,“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在南通市苏锡通园区江海街道星苏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低保户林秀兰的家中,聆听她与尿毒症抗争8年的故事。
推开林秀兰家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居所。阳光透过洁净的窗户洒进来,照在橱柜上整齐排列的药瓶上。
今年42岁的林秀兰曾是纺织厂里的一名普通女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丈夫虽为聋哑人,在印刷厂每月也有和她差不多的收入。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裕,却也温馨美满。
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2017年,林秀兰发现自己的双腿开始莫名浮肿,食欲也一天不如一天。“当时以为是工作太累,休息几天就好了。”回忆起那段日子,林秀兰的声音有些哽咽。然而,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在家人的坚持下,她赶紧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查。
“当医生说出‘尿毒症’三个字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林秀兰说,那一刻,自己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一周的住院治疗不仅花费了家里两万多元的积蓄,频繁的透析治疗更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周三次透析 棘手病魔缠绕
从确诊那天起,林秀兰的生活就被彻底改变了。每周3次,她都要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透析室,开始一场持续4个小时的“生命保卫战”。
“第一次躺在透析机上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林秀兰回忆道,机器的嗡嗡声、针头刺入血管的刺痛感、血液在体外循环的异样感,都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但更让她难受的是透析后的虚弱感。“每次做完透析,整个人就像被抽空了一样,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然而,这些痛苦并没有击垮林秀兰。“不坚持做透析就会浮肿、心衰,危及生命。为了不让家里人伤心,我必须坚持下去。”林秀兰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8年来,她已经接受了近1300次透析治疗,相当于在医院度过了5200多个小时。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的医保政策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生病之后家里只有丈夫的收入了,如果没有医保报销,我可能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林秀兰算了一笔账,每次透析费用约400元,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十几元,每个月的低保金也在帮助这个家庭维持基本生活。
乐观面对生活 携手渡过难关
在林秀兰的抗病路上,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婆婆王映霞今年69岁,自从儿媳生病后,她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
“我婆婆真的很不容易。”说起婆婆,林秀兰的眼眶湿润了。每天,王映霞要操心一家人的饮食起居;透析日,她总是提前准备好营养餐,陪伴儿媳治疗;天气变化时,她比谁都紧张,生怕儿媳感冒。
林秀兰的丈夫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关心,但他总是用行动默默关心。每次妻子透析回来,他都会为她按摩浮肿的双腿;看到妻子情绪低落时,他会用手语比画出安慰的话语。“孩子也特别懂事,从不乱花钱,还经常回家看我。”说起正在南通工贸技师学院读书的儿子,林秀兰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关爱一线牵”栏目组此次探访中,林秀兰的微心愿简单而朴实——只是一些米、油等日用品。“这些年,社区、邻居、亲戚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已经很感激了。”林秀兰说,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关爱,让她在最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希望。
“命运给了我一个考验,虽然无法重启人生,但至少我可以选择面对困难的态度。”林秀兰的话语中充满了乐观与坚韧。夫妻和睦、公婆善待、儿子懂事,这些看似平凡的幸福,在她眼中却是无比珍贵。“有他们在,我就心满意足了。”她微笑着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文中受助对象均为化名)
(记者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