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南通市海门区达达配送站点内,一场特别的晨会正在进行。行业党委组织骑手们一同学习、分享理论小知识,倾听他们的工作诉求,为每日的配送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
“晨会时间不长,就几分钟,既不耽误大家送单,又能让我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工作起来更有劲头了!”该站点站长小张开心地说。
在海门,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的“送新理、听新声、解新难、聚新力”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组织关怀凝聚治理合力,勾勒出基层治理的崭新画卷。
铸魂强基,理论“新”声入人心
海门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行业党委党建指导员为附近10个外卖基层站点发放学习资料216册;狮山路社区“同堂里”、向民路社区“民心阁”等8个暖“新”驿站开辟“共享‘新’书房”专区,服务新就业群体超300人次;三厂街道开展“凝‘新’聚力 幸福同行”专题讲座、临江新区发放新兴领域党员红色“加油包”,持续传递温暖关怀……
一线送理“强根基”。海门依托“新驿家”服务矩阵,将党的最新理论送到站点一线。行业党委打造“行业智领・导学课堂”,提升晨会、集中调度等零散时间学习成效。区委“两新”工委指导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新就业群体上好一堂微党课、开展一轮交流讨论、分享一次学习感悟。区市监局推出《市监小剧场》系列,以情景剧形式向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宣传《南通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引导三方共同维护行业食品安全。
听声解难,搭建沟通“新”桥梁
今年以来,海门区委“两新”工委牵头,各行业党委、各区镇党(工)委等联合参与,综合运用体验式、解剖式、街采式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了解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基层站点建设运行等基本情况,整理调研实录37份、问题诉求57个。畅通“‘新’声通道”,“一站点一信箱一二维码”线上线下动态收集“新”语“新”愿112个。
常乐镇党员干部走进物流分拣点、外卖站点,与20余名从业者同劳动、同吃饭、同休息,切身感受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开通“民生謇里”小程序,各类常驻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一键直达镇党委,23条意见建议已及时派单送达各条线并解决、反馈。区总工会开展“我当一天站长”活动,及时记录工作强度、平台规则、突发问题等。正余镇暖“新”大巴开进小哥“心房”,60余个微“新”愿得以实现。
同时,海门依托各商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问题、需求、实效导向,链接政企资源动态发布岗位信息,提供就业介绍、从业培训、创业指导,服务新就业群体超千人次。联动各职能部门,为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500份“专业服务大礼包”。海门街道开展“平安配送 安全同行”主题活动,通过法规讲解、案例警示、车辆检修等环节,为辖区外卖骑手筑牢安全防线;邀请江苏国范律师事务所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新就业群体带去关爱。
双向奔赴,激活共治“新”力量
今年以来,海门持续深化新就业群体、党员“双报到 双服务”活动,3批次173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穿梭城市社区,传达社情民意,有序开展社区巡防、反诈宣传、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实现从“管理变量”到“治理增量”的有效转变。
临江新区货车司机群体自发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秸秆运输、办事搬迁、废物搬运等便利。海门街道15名快递员、外卖骑手走家入户,积极参加社区“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海欣大厦“欣新驿站”服务点,完善问题“发现—上报—处置”闭环流程,20名常驻快递员、骑手、主播成为社区志愿者。
海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也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共同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的“新”图景。
本报记者 黄天玲
本报通讯员 刘海滢 倪浩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