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盛城市盛。2018年8月,海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2019年,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得到中宣部充分肯定;2020年,海安市成功举办文明实践“海安样本”研讨会,相关经验做法全省放样,全国有影响。2020年11月,海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30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先后600多次报道海安经验做法……海安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批50家试点单位之一,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在文明实践中溯文化之源,植文化之因,创文化之果,走出一条文化自信引领文明实践的海安路径。
一、文化自信为文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文化自信源自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源自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看,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实践方向;从我国要实现由富变强的历史性飞跃看,文化自信是实现这一新飞跃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眼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自信引领文明实践,在文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熠熠生辉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基,源于对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海安文化积淀深厚,璀璨的青墩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护其水乡灵秀貌、靓其精致文明颜、扬其醇厚坚韧韵、铸其追江赶海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话剧《陶斧》、电影《韩国钧》以及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歌曲《蓝天下》等30多个文艺精品,这些突出海安文化符号、展示海安文化魅力,独具江风海韵的力作,在实践中心、所、站及760多个文艺传输点巡演、巡展,群众在艺术享受中触摸历史、感受情怀、提振精神。把住城市文脉,依托各实践所站点,以宣讲、体验、互动等形式,打造以青墩遗址为代表的“江苏河姆渡”历史文化品牌,以全国山花奖获主海安花鼓为代表的“‘鼓’舞海安,舞动中国”民间文化品牌,以及“天下第一鲜”河豚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品牌。在文明实践中,带动广大干群用大视野看文化、用大格局做文化,在更大范围递交海安文化名片、在全球建设海安文化坐标,彰显海安人民内心共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激发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动力。
2.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奋进之源、前进之源。解放战争的起点、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全国第一面团建制民兵团、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国家级抗战纪念地、新四军联抗纪念馆,以及与刘胡兰齐名的高凤英烈士墓等16个“红色根据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团结互助、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海安精神,已经内化为海安红色革命文化的基因和灵魂。红色文化对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守革命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海安组织党员干部在“军营一日·五个一”(一堂国防教育课、一次行军拉练、一次队列操练、一次实弹射击、一篇体会文章)活动体验中,回望初心、践行诺言。红色文化对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有着重要作用。海安实施“七彩的夏日•红色文化伴成长”“小小红色讲解员”等近10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利用入学、入队、入团、成人礼宣誓等仪式,对4万多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每年超过10万干部群众,在“红色根据地”接受理论宣讲、精神熏陶、心灵洗礼,增强了全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3.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明实践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海安紧紧围绕典型选树培育、推荐宣传、关爱礼遇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道德典型培育长效机制。建立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机制,构建“4+1”推荐体系,每季度开展一次海安好人评选活动,创建市级先进典型资源库。近年来,49年如一日将做好事几乎当成生活全部的刘红燕,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义务守护英魂71载的赵风和等3人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教育转化原邪教人员512名的蒋龙生等19人获评中国好人,34人入选“江苏好人”、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成为全省“时代楷模”、180多人当选“海安好人”,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安“好人现象”。在全市800多个群众身边的文明新风传颂点,市级“名嘴”示范讲、镇级“名嘴”带头讲、村级“名嘴”参与“身边人讲身边好人故事”,大力营造了“善行义举”的社会氛围,广泛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强力引导了社会主流文化。
三、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1.把握时令,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增强文化生命力。
时令节日,是中华文化传承重要的标志,独特的习俗,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大事。海安结合重要时令节日,在全国首创发布文明实践日历,奏响文明实践“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实、冬之暖”“交响曲”。市实践办联合部门策划、开展“清歌明‘史’志初心”“文明一起来 唱‘嗨’3·15”大规模文明实践专场活动500多场次。全市各基层实践所站点积极响应,探索“理论+”“生产生活+”“文旅+”模式,主题鲜明传思想,2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名嘴示范宣讲,省市级名嘴引领的“30*50”海安“百姓名嘴”群,燎原宣讲4000多场。思路明晰育文明,文化平台实施“花开新时代、文化暖万家”项目,全年送文化2000多场。主体激活做志愿,党员干部带头引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20万志愿者参与服务4500多场次。实施“文明牵手 美在每刻·志愿集市”项目,组织19万志愿者,依托300多个志愿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实现“文明实践日日做”。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按照志愿服务周安排,通过摆设摊点,开展集中服务实现文明实践“周周行”。区镇实践所结合二十四节气,探索“农耕文化+志愿集市”模式,赋予时代内涵,推动文明实践“月月集”。推动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美四季”,“十送”(送理论、送政策、送教育、送文艺、送法律、送就业、送科技、送健康、送爱心、送新风)“实践套餐”到群众身边。志愿者变“摊主”,志愿服务变“集市”,村民按需随心所“购”,这样的志愿服务形式让村民大呼“接地气”。传思想、做志愿、育文明“三位一体”,将传统文化揉入现代元素接续发展,将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水乳交融,将社会新风植入群众心田美美与共。
2.围绕时事,挖掘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引领力。
结合“学党史 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共营溪党支部纪念馆,市委书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于立忠发布了“永远跟党走——海陵薪火传承”工程及十二类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在全市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等文明实践活动,稳扎稳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不打烊”“显成效”。实施“海陵薪火传承--百场党课巡讲”项目,组织党史宣讲小分队给百姓们开设理论集市、宣讲超市,通过“制作菜单+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大众评单”的模式,让群众在“点单式”宣讲中听故事、学党史。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实施“花开新时代 文化暖万家”项目,将“红色文化套餐”送到群众身边。实施“学悟党史正当时,乡村振兴阔步行”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献礼建党百年,奉献丹心一片”项目,提升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感。开发区品建村推出“初心号”红色列车,将新思想传播、乡村振兴等以车厢形式组合,设置“初心号”车务段、列车长、指导员、车厢长,定期驶进红色“根据地”实践点。已开通政策直通车、民意直通车、温暖直通车20余列,参与群众5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50余件,为群众圆心愿近100个。采取“群众点单、列车派单、车厢接单、群众评单”等形式,让“初心号”真正“热”起来,让党员、干部真正“动”起来, 让群众的心“暖”起来。当革命文化与当下时事、当代精神相契合,与问题导向、群众需求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强大引领力。
3.紧扣时点,深耕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文化向心力。
今年4月,海安实施“中央一号文件兴乡村”的工程,“八大平台+N”联袂行动,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队长谭真带头宣讲,15个区镇街道“一把手”紧跟上,发布为民办实事项目,描绘乡村发展新蓝图,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文艺科技、文化健康等送到群众身边。实践中心联袂市镇“八大”平台,实施“五中全会‘耀’乡野”项目,将理论、文化、温暖等送到群众身边。理论宣讲平台负责人、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刘万春示范开启第一讲,到田间地头做“我为农民讲全会”宣讲,在广袤乡村掀起“全会潮”。注重线上宣讲,在拥有19万志愿者的政务微信公众号“海安文明实践”宣讲《风云变幻 砥柱中流》。1500名“二传手”百姓名嘴进村居、进庭院,采取“互动问、文艺串、趣味答”的形式,让老百姓在掌声、笑声中,体验新思想的魅力。通过举办实践中心所站级五中全会“三巡”(巡讲新思想、巡展新生活、巡演新曲艺)比赛,组织广大群众讲述幸福生活新故事,彰显农村文明新风尚、靓出美丽乡村新生活。社会各界按照“放歌大中华、唱响好家园、礼赞新时代”三个篇章,唱响“我爱我的祖国”。14场“海陵之夏”演出,带给广大群众夏日文化盛宴,现场观众超过2.2万人,微直播93.4万人围观。10区镇联动,万人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强烈的爱国情感“燃”起来。海陵儿女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在文化艺术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向心力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让新时代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价值旗帜高高飘扬。(郜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