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开辟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蓝天白云,随手一拍就是美图,这里的天空太美了!”好空气是大丰的靓丽名片,“大丰蓝”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大丰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悉心呵护“大丰蓝”“大丰绿”和“大丰美”。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全Ⅲ类目标,坚持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同治,全力提升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质效,系统治理农业面源、畜禽水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建立完善河道清淤疏浚、漂浮物打捞等长效保洁机制。年产废量5000吨以上企业已全部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235家危废产生和经营单位、365家小量危废产生单位均分别纳入省、市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进行严格监管,建成每年6万吨废盐综合利用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项目。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除治互花米草3.37万亩,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100%,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川东港区域获评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在黄海之滨,鸟鸣声此起彼伏,结伴的麋鹿在矮草间嬉戏,在滩涂上奔跑,野鹿荡80公顷浅水湾上,上万只大型鸟类在此栖息。大丰区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生态修复,绘制花海风光”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典型,麋鹿保护区入围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区累计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1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居)9个。出台《大丰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全区生态保护区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140余种,麋鹿总数已达7840头,野外种群数量达3356头,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鸟类每年都来栖息繁衍。强化监测监控能力,全区污染源监控平台涵盖149家排污企业的338个在线监控点、107家重点企业的1052个视频监控点和360家企业的2555个用电监控,全方位、立体式监控重点污染源。
沿着大丰的海岸线一路行驶,不远处黄海滩涂延绵展开,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组随风舞动,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显绿色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之美。大丰区拥有丰富的沿海风光资源,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每秒超过7米,年平均日照1200小时左右,开发利用绿色清洁能源潜力无限。截至去年11月底,大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400万千瓦,海上风电建成并网252万千瓦,占全省21.2%、全市45.5%,获批“双碳监测体系构建”国家级试点。新增省级绿色工厂7家,总数达12家,新增和总量均为全市最多,中车电机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当前,大丰区正围绕“3456”产业定位,即三大未来产业、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六类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的国际合作绿色低碳产业园依托本地区强大的新能源保障体系,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机制作为核心竞争力,将风电、光伏等绿电,汇集输送至企业,形成可溯源绿电供能,并提供零碳全生命周期的咨询、管理及交易服务,将为海内外有绿电绿证需求企业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
生态兴则文明兴,大丰区将继续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发力,常抓不懈,奋力谱写“强富美高”大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杨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