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省、市文明委通知要求,东台市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各类创建主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连日来,全市各级“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积极响应,主动加入所在街镇、村居的防护网络,为防疫宣传、募集物资、志愿服务等出资出力,引导万千家庭筑起抗击疫情的牢固防线。
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最小获奖者崔卫香的抗“疫”生活
“我是一个普通人,平日里党和政府给了我许多荣誉,关键时刻,我想贡献一份力量,支持国家、回报社会。”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东台市梁垛镇安洋村村民崔卫香、丁琴夫妇主动参加村里新冠肺炎的群防群治,清扫村道、发放传单、卡口执勤。“你要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在系统里面登记一下,你看这里步骤很清楚。”手里拿着来苏返苏人员健康状况主动申报系统使用说明板的崔卫香戴着口罩,引导着进村的司机进行健康申报,与此同时,村医对车上人员进行了体温检测,默契的配合,让检测登记程序比较顺畅。
丁琴是一名长途货运司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不能外出跑车,就参加村里的防疫巡查,他主动接手家务,让妻子有更多的时间参与防疫工作。
11岁的儿子嘉嘉(小名)体贴父母的辛劳,他说:“妈妈你放心地忙吧,家里有我呢,我长大了,可以帮你照顾外婆。”他知道今年很多人都在为武汉加油,为防疫奋战,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了一幅春联,表达祝福和心愿。
崔卫香,女,1985年5月出生,梁垛镇安洋村村民。刚出生被亲生父母遗弃,由养父母养育成人。15岁那年,养母因跌落高位瘫痪,终生卧床。崔卫香辍学回家照顾双亲,她种田养猪,照顾瘫痪的养母和患有精神病的养父。2008年3月,崔卫香带着瘫母和傻父嫁到梁垛镇安洋村。她对两对爸爸妈妈孝顺贴心。精心照顾生病的公公,直至其去世,真情照料两次骨折的婆婆。小夫妻俩种树苗,建猪场,搞养殖,侍奉包括患脚疾婆婆三位老人,演绎了一曲超越血缘爱的乐章。
崔卫香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最美青年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中国最美家庭提名奖、江苏最美家庭。
崔卫香始终保持着农家女朴素的本色,夫妻俩种树苗、建猪场、搞养殖,勤劳致富。偶有空闲,她还主动上门帮助村里其他养猪户免费防疫,手把手传授养猪技术。她加入“道德模范事迹宣讲团”,义务走进机关、学校、社区进行宣讲。她每天都主动到镇敬老院服务孤寡老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首届江苏省文明家庭
刘怀仁奋战“疫”线敢担当
2月13日上午,江苏省文明村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全国劳模、甘港村党委书记刘怀仁带着科普宣传资料、水果等物品来到11组82岁的朱锦华家中看望慰问老人,与他交流谈心,给予精神抚慰。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走访安抚的第86户弱势群体家庭。
去年腊月底,65岁的刘怀仁放弃去北京与儿孙们团圆的机会,一人留守在老家,一头扎进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克服各种困难,主动担当疫情防控“劝导员”,发放宣传单,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引导村民科学防范。先后组织发放宣传资料1920多份,疫情防控巡逻38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 13起,劝导关闭饭店2家,麻将馆、棋牌室5 家,劝导婚丧嫁娶祝寿等红白喜事酒宴推迟或取消59起650多桌。
对全村100多个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逐一登门走访安抚;参加村主要道路卡口监测点的执勤值守,有条不紊抓好每个环节,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2月5日下午,一辆满载玉米的射阳大货车由北往南行驶在204国道途经甘港村境内时,固定载货的绳子忽然断开,一个个包装袋从车上纷纷滚落而下,从甘港村南大门出口处向西南约300米长的半幅路面眨眼间洒满了金黄色的玉米。货车司机下车后看着洒满一路的玉米,顿时傻了眼,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一时无法联系求助,陷入恐慌之中。刘怀仁闻讯后随即从附近的疫情防控检查点紧急抽调三名值班人员,上路指挥交通,示意机动车辆慢行,帮助维持交通秩序。
村民们纷纷从家中拿来编织袋、铁锨、扫帚,推的推、扫的扫、装的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突击,将散落在地上的近20袋玉米全部清理、灌装到袋子里,一一运送到货车上,让国道恢复了畅通,展示了非常时刻文明村里的大爱风采。
刘怀仁,1955出生,五烈镇甘港村党委书记。自1993年任职以来,他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甘港村从一个负债累累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慢生活体验村、江苏最美乡村、建成国家3A级甘港老家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二十多万人次。他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省、盐城市劳动模范、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东台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妻子杨怡林从事乡村医生四十多年,先后接诊病人8万余人次,出诊近2万人次,出诊行程5万多公里,从死神手里夺回18名危急病患者的生命,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健康天使”,2008年她以自己的房产为抵押,新建村卫生站。2010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1年被表彰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其家庭当选江苏省首届文明家庭。
第二届江苏省文明家庭:
王海琴家庭停复工的防“疫”心意
“我们的工厂虽小,也要响应国家号召。”2月12日,王海琴和姚勇的家庭工厂刚刚复工,与原本的复工计划推迟了近半个月。走进简易的厂房,每个工人都配发了一次性的口罩。
疫情牵动着王海琴夫妇的心,王海琴先跟其他村民一起捐了200给幸福安洋爱心基金会捐款,姚勇后来又悄悄到村部捐了2000,用于购买消毒液、消毒壶、大米等物资,捐给抗疫一线。儿子洋洋特地跑到镜头前,告诉我们:“阿姨,现在要带口罩噢。”
王海琴,1983年2月出生,梁垛镇安洋村村民。王海琴是一位普通农民,在男友突遭车祸下肢截瘫时,王海琴不畏人言,离开高邮家乡,悉心照料残疾男友,直至嫁给男友。在她的支持鼓励下,丈夫自强不息,先后学会开电动三轮车和汽车,自主创业,靠勤劳的双手,盖起了属于自己的厂房,办起了家庭工厂,演绎了一曲不离不弃、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的时代赞歌。2016年,王海琴当选盐城好人,2019年,其家庭当选江苏省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