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拥有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有保留原始风貌的广袤黄海滩涂湿地,有洋溢独特水乡风情的里下河平原。
这里“董永七仙女传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沿海湿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海春轩塔,距今已有1380多年历史。
这里着力厚植生态优势,加快壮大绿色经济,大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现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
……
以良好的生态禀赋为起点
筑牢创建基础
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长,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2%。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基本实现全域“零化工”。通过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以及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8.36%以上。“全域旅游·全景东台”成为靓丽名片。
2018年1月东台市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2018年10月东台市建成江苏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2019年12月荣膺“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6个。在推进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的同时,我市启动《东台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
强化红线保护,构建生态屏障。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完成了蹲门围垦养殖退渔还湿,拆除鱼塘非法围垦养殖1.7万亩。出台《关于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通知》,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生产经营设施,禁止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率先编制《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区滨海湿地修复概念规划》,全市现有湿地保护率达到64%。实施“一片林”工程,开展“43211”工程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以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天网行动”“利剑行动”,有效惩治和震慑了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从2010年起,每年开展增殖放流。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沿海停歇、繁殖和越冬的鸟类多达200余种。
以强势的组织保障为指引
护航创建推进
2018年3月,东台市明确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市上下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持续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转型、培育生态农业;加快打造生态特色,更高标杆建设“一片林”,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塑造镇村生态风貌,为创建增色添分;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加强环保监管执法,确保环境质量实现更大改善。
市人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镇级专项报告工作制,让人大监督触角延伸。2019年全面推行镇级环境专项报告制度,并在年终人代会上作环境专项工作报告,公布突出环境问题清单。市政协专题视察调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议政建言,对金水湾垃圾分类收集、污水管网施工和中玻脱硫脱硝等重点工程进行了视察,助力我市创建工作。
2018年11月开始,东台生态环境局与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出台《东台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运行办法(试行)》和《关于建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络室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环保司法联动机制。成立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络室,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案件联动办理和联合执法常态机制。
以系统的生态工程为支撑
提升环境质量
突出问题导向,铁腕治污攻坚。聚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发力,常抓不懈,大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强势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防治“十二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工业窑炉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分解落实燃煤大锅炉治理、VOCs整治和重点企业深度脱硝等工作任务。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倒逼传统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深化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双减”行动,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环境执法,提升监管水平。严格项目准入,认真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2019年共审批项目138件,劝退13个。加强重点企业日常巡查,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环保部门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将8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列入失信名单,查封、冻结3家企业的银行资金。配合公安局和检察院对2家非法酸洗加工点调查取证,目前涉案人员已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构建环保信用评价全社会联动机制,将486家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工作统一嵌入省厅“1831”系统,推动环保信用共享机制,及时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双公示”。企事业环保信用评价实行12分动态记分制,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对环保信用不良企业给予约束和惩戒。
重抓环境整治,改善城乡面貌。实施生活垃圾治理,把生活垃圾处理与河道、绿化、道路和公厕保洁结合起来,做到“五位一体”。建成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毒有害垃圾暂存点1个,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易腐垃圾处理厂1座。严控农业投入品污染,2019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94.1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1%。2019年全市使用农膜2.175万吨,产生废旧农膜0.9087万吨,回收利用0.865万吨,全市回收利用率达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