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重症医学科--用细心与细节守护生命
2020-06-17 09:02: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记者 叶海慧 通讯员 宣世海 周武  

重症医学科,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在医院所有临床科室中,它显得更加“特殊”与“神秘”。一墙之间,墙外是忧心焦虑的家属,墙内是与死神作战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一墙之隔,是生与死的距离;一墙之间,承担着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这里沉静得几乎与世隔绝,窗明几净,淡淡的消毒水味弥漫整个空间,全身插着管的病人静静躺在床上,能够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是在鬼门关上闯过一回的人。这里就是市人民医院的ICU,又称为重症医学科。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备及先进的治疗手段,对各种各样的急、危、重症病人进行非常密切的观察并用特殊的生命支持手段提高患者存活机会的特殊治疗护理病区。它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东台市医疗界是特殊的存在,代表着东台市重症诊疗水平,对于患者及患者家属而言,那是生的希望。

今年4月中旬,一位26岁姓袁的产妇在我市的一家医院生产时突发大出血、休克、血压偏低的紧急状况,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产科、血液科、泌尿科等专家紧急支援,成功找到出血点并止血,产妇恢复生命体征,但是情况依然危急,后转入市人民医院ICU继续治疗。在设备先进、齐全的ICU里,以副主任医师冒秀宏为主的医护团队全程护理、检测。期间,产妇出现小便量少、呼吸偏快、血氧下降等情况,医护人员迅速处理,历经两个小时的救治,产妇再次闯过难关,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经医护人员5天的细心照顾,产妇迅速恢复,成功转入产科病房。经历生死的产妇感激涕零,患者丈夫为ICU全体医护人员送上“情系患者 悉心护理”的锦旗,以表救妻之恩。

成功走出ICU大门的患者是重获新生者,得以重新回归凡人生活,品味人间烟火;继续留下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家属始终抱着生的希望,渴望通过ICU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他们的亲人能够康复,重新回归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ICU是筑起他们信心的基石。

因为,这里代表着权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9年,是省内最早建立的ICU之一,也是盐城地区率先成立的综合性ICU,现为盐城市临床重点专科、盐城市医学创新团队,建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瑞兰教授工作室,是市急诊急救托底科室,也是本市和周边地区的危重症救治中心。

这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现有床位26张,共有58名医护人员,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护理人员50名。科主任崔广清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盐城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卫和、冒秀宏、许伟伟、汪涛为盐城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分会委员。ICU每周通过视频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进行病例分析、疑难病例会诊、学习交流,王瑞兰教授定期到该院ICU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了ICU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近年来获得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项,盐城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盐城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

这里,有先进的设备和机器。拥有“ECMO(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血液净化装置、血气分析仪、便携式彩超、呼吸机、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等抢救及生命支持设备65台套。

这里,床位数量、床位使用率、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等在盐城市处于较为领先地位。目前能开展“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标准(2017版)”重症医学科“一般科室” 和“重点科室”的全部项目。在容量复苏、血液动力学监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营养支持、AKI 、ARDS、MODS、呼吸衰竭、严重中毒和创伤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特色,还率先在盐城及周边地区开展床边血液净化、胃镜下鼻十二指肠管置入、床边超声、PiCCO等前沿诊疗手段。新购进的重症神器“ECMO”也将投入使用,将为重度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猝死的患者带来福音。

这里,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民医院驰援武汉的18名勇士中,有4名出自重症医学科,他们以无畏的勇气、精湛的技术、贴心的服务受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同行及患者的认可、肯定,护士长柳小霞被授予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