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东台:让“小餐桌”绽放 “大 文 明”
2020-08-17 10:32:00  来源:东台日报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民以食为天。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一方小小的餐桌,上演着东台百姓的百味生活和幸福历程。

食以俭为先。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文明意识也在悄悄进入市民生活中,舌尖上的消费刮起节俭风。节约无小事,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汇成全东台厉行勤俭、节约为荣的消费新风尚。

淳 朴

立秋后的清晨依旧闷热,75岁的陈益云用毛巾匆匆抹了一把脸,来到豆芽房,打开保温箱,一排排十几厘米长的嫩芽从格子中齐刷刷钻出来,散发着淡淡的豆香。转过身去,老人又麻利地捞起温水浸泡了一天的绿豆,剔除破瓣,将浸泡发胀的豆子放到保温箱里,接下来,就是掐着手指浇8次清水,等待豆芽奇妙地破“壁”生长。

忙碌了一早上,陈益云终于闲下来,找了个荫凉地,吃上半温的早餐,一碗粥下肚,老人用最后一口油条刮了刮碗底的米汤,结束了简单的早饭。“一粒粮食就是农民的一滴汗,我们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饭粒掉在地上,一定会捡起来吃。即便现在条件变好了,不浪费一粒米的习惯也不能丢。”碰到小孩子不懂事糟蹋饭食,陈益云便会板起脸来,用严肃的口气给他们讲述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艰辛,告诉他们要珍惜粮食。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对食物饱含无限敬畏与珍惜之情,春播秋收、应时而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传统农耕社会代代相传,升华成民族文化。

近些年,农村富裕了,日子红火了,兜里有钱了,住上小洋楼了,出门就是商场超市,整碗饭倒掉似乎也满不在乎,农村的红白喜事,席面一家比一家豪华,剩菜也懒得装了,“勤俭节约”成了经常挂在嘴边,却很少能真正做到的事。尽管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不论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简朴风气应永远是文明餐桌的“主菜”。

随着移风易俗宣传走进村居,文明餐桌的理念逐渐回归,农村铺张浪费的流水席正逐渐减少,往日的混乱、浪费等现象渐渐消失。节俭办事,不攀比、不铺张、不浪费等“文明餐桌”理念正成为广大村民的思想共识。

“不放烟酒,一桌就十个菜,只搞个小规模的家庭聚餐就行,不要红包,就这么定了。”对于小孙女的高考答谢宴,陈益云坚决地拍了板。“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自己辛苦拼搏出的幸福果实,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浪费。”

将一天出的货搬上了儿子的货车,陈益云俯身将散落在路边的几粒绿豆一粒粒捡起来,随手掷到豆箱中。发动机突突地响起,奏响了农民增收的时代强音,也将老一辈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质朴品质唱遍了千家万户。

新 意

8月16日,又一个惬意周末,金北大酒店内灯光璀璨、人声鼎沸,食客们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小谢和安琪小两口的婚宴正在进行。与往日不同的是,这对新人将倡导节约作为婚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吃不了兜着走”成为婚宴的新潮流。

在新郎新娘的盛情倡导下,亲友们将未能吃完的剩菜打包回家,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咱们大家吃多少动多少,集中吃一块儿,剩下的谁需要就打包带走,既卫生又节约。”一桌宾客在“桌长”带动下,提着包装袋开心地离场,桌桌都是“光盘”。

大型宴请,向来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讲排场、重攀比、乱点菜……“高消费”成了“潇洒大方”的代名词,为了攀比,有人硬着头皮也要上,钱袋越用越瘪,最后骑虎难下。拿浪费撑“面子”,才是真的没面子。大场面并不等同于面子大,节俭也并不是寒酸,而是高素质的表现。传统宴请的“转型”,不仅是勤俭持家、生活简朴等美德的传承,也掀起了大型宴请安全、健康的新风尚。

与前厅的繁华喧闹相呼应的,是后厨师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身上早被蒸汽和汗水浸湿,在夹杂着各种食物香味的热浪中,一道道可口佳肴新鲜出炉……

大师傅李星今天要做的是他的拿手好菜——地锅鸡贴饼。他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管是下食材还是调料,眼睛一刻也没离开锅,做菜过程中,还不断给徒弟们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厨师的,最痛心的就是浪费,看到客人动了几筷子菜就走了,很心疼。” 李大厨边说着,边将半份的菜量盛入盘中,这是酒店针对少数客人进餐,特别推出的半份菜和小份菜,以满足消费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餐桌上的每道菜都凝结着厨师无数的智慧和心力,“光盘”不浪费,才是对酒店人员最高的评价和尊重。

张贴放置“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宣传标语和海报,营造文明用餐、节约为荣的氛围如今已成为标配。但主动提示顾客按需点菜,推行“N-2”点餐模式,不够再增加菜品,却是个新鲜事儿。不把分量最大、最贵的推销给客人,帮客人及时“踩刹车”;在餐桌上放置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主动提供打包工具,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科学合理设计宴会菜单,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全面……近年来,全市几乎所有的餐饮服务单位都参与到“文明餐桌行动”中,学校及单位食堂也无一例外。杜绝餐饮浪费已深入到市民意识中,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

位于高新区的仁达海鲜自助餐厅,由于环境优雅,品种多样,菜肴精致,每到周末经常人气爆棚。为了鼓励顾客勤拿少取、减少剩菜,近日,餐厅坚决执行“浪费罚款”的规定,面向顾客收取押金。此外,餐厅特地换上“小杯小碟”,小份化、精致化的餐品规避了不必要的浪费,勤拿少取、现点现做也保证了品质新鲜,客人们非常满意。

大饭店用标准化的做法践行节约,小餐馆也有自己独到的节俭之道。中午12点,恰逢就餐高峰,一家家餐厅座无虚席,有的店外人群早已排成长龙。对于接地气的平价餐馆,要真正做到杜绝浪费,厨师烹饪技能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厨师做得好吃,客人就都能吃光,很难有剩菜留下。”许掌柜餐厅的老板娘许小晴表示,她精湛的厨艺总能让食客吃得碗底见空,大饱口福又减少浪费。

经验十足的老师傅,会在不影响食用的前提下,将一些食材的边角料,用作下一道菜的辅料,例如腊味拼盘切剩的香肠腊肉,可以用来炒饭炒面,剔了肉的骨头可用于煲汤。夏季,店里会减少备料,保证品质,杜绝浪费。定期做好水电改造,提高水、电、煤、气使用效率。将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优化了食客用餐环境。

传 承

小餐桌,大文明。

中国人的礼仪,很多都从饮食文化中衍生而来。一筷一勺,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奶奶在做什么菜?好香呀!”星期五傍晚,家住金水湾的田阿姨开始准备一家老小的晚饭,锅中的可乐鸡翅滋滋作响,外孙女橙橙循着香味爬上了餐椅。一家子五口在家吃饭,田阿姨炒了四个菜:可乐鸡翅、青椒土豆、番茄鸡蛋和牛肉粉丝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老小五个吃了顿温馨可口的晚餐。

在老两口的引导下,家庭成员都自觉养成简约适度的餐桌文明:头天晚上决定好第二天吃什么;不回家吃饭必须提前一个小时报备;每个菜的量要少,这样大家更容易光盘;菜必须科学搭配,花样多,保证营养;肉菜每次少买一点,囤积太多容易变质;买菜不要盲目跟风买很多,避免浪费。

好的餐桌之风是美德与文明的助推器。在“文明餐桌”熏陶下,节俭用餐、遏制浪费日益成为东台人的一种思想自觉,一种高尚生活。

“这一份烤鱼太多了,你们两桌才四个人,建议点一份放在一起烧,烧好后分开端上桌,既尝到特色菜又不浪费。”不少火锅店都推出了拼菜套餐,各种荤菜、蔬菜可以一起拼盘,杜绝了一份菜吃不完又浪费的情况。拼餐也成了很多上班族的午餐首选,中午12点,刚下班的娜娜到公司门口打包了一份过桥米线,天气热,胃口不太好,她打算与闺蜜共享这份米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文明餐桌理念走向寻常百姓家,也让传统餐桌礼仪文化得以延续传承。惜物,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需要,更是修德育善的需要。

吃饭之前,五岁的点点自觉洗干净小手,帮妈妈摆放碗筷。在爸爸妈妈言传身教下,请爷爷奶奶先入座。吃菜从靠近自己的那碗夹起,不越过别人去夹菜,感恩辛苦烹饪的家人……对孩子来说,家长潜移默化的行为往往比“大道理”更具影响力,培育良好的餐桌礼仪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修课,勤俭节约,互相关爱的传统美德也通过餐桌上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心中扎根,代代相传。

今年6月,市文明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民广场联合开展“文明用餐 光盘行动”集中签名承诺活动。上百家餐饮单位和市民现场签名承诺,踊跃参与到“文明餐桌 光盘行动”中,自觉树立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性消费的实践者。

节约粮食,厉行节俭,从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它与国家与社会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各餐饮单位加强“勤俭节约、光盘行动”宣传,推行“分餐制、公筷公勺”;相关单位开展规范整顿,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学校开展相关知识学习,秉持节约理念,培养勤俭节约良好美德。更重要的,是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自觉把节约的理念深深烙进心里、融入到生活各个方面,让节俭养德成为一种素养,一种习惯。

节俭是美德,是刻在中华文化里绵延不绝的力量。当此之时,愿每一位市民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避免浪费,多一点节约,多一点“刚刚好”,让“舌尖”节俭成为“心间”美德。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